上篇说到冥想的方法和“正定”和“正念”的概念,接下来继续解读万维钢老师的这篇文章。
专注的两个层次
冥想功夫从高到低,万老师提到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接受强烈情感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只要达到这个层次,你立马能体会到冥想的好处。
这一层万维钢老师举了本书作者的例子,说赖特就达到了这种层次。有一次赖特牙疼,他打了个比方,说过去没有冥想的时候,牙疼起来的感觉是‘ouch!’,相当于中文里面的‘哎哟哎哟’的疼。会了冥想后,疼起来的感觉是‘whoa’,好像看到别人牙疼是发出的感叹,有点像中文里面的‘哎呀’。
从接触冥想到现在,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强烈情感的控制力要比以前好很多,许多以前碰到会导致情绪起伏很大的事情,现在会做得含而不发。甚至会在过程中观察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在经过几次的这种“自我观察”后,对自己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引发的因素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种过程偶尔会体验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也正是这种变化加深了对冥想的认识。
更高的层次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
如果体验过冥想过程的话,那么你一定知道在冥想准备开始的时候,脑子里是会有各种声音产生、各种想法的。你根本无法专心的感觉你的呼吸,而只有慢慢抛弃掉脑子里的各种想法后,才能逐渐的进入冥想的状态。但这种状态是很容易被脑子中产生的新的念头给打断,这也是长时间冥想的难处所在。
怎么样才能和想法剥离呢?赖特打的比方是,这就好比说你站在一个火车站,各种想法就是火车,眼前的火车纷纷来了又走,而你始终不上车。他说他还没达到这个层次,他有时候会上车,但当车开动后,他能从车上跳下来。
所谓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就可以不做什么。达到第一层就能够自由的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跟随情绪的变化;而达到更高一层好像是可以自由的选择当下的思考。这种境界已经非常高深了,在万老师的文章中说,这种状态在佛学中就是接近了传说中的“涅槃”状态,至少现在是不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