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93-冥想训练

2017.12.14  星期四 天气晴

12月14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93个学习日。

今天咱们继续说罗伯特·赖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前面三讲都是说理论,今天我们要说一点实践了。

佛学其实是特别讲究实践的,它并不仅仅是个理论体系,更是修行。就像我们没有办法向一个色盲解释“红色”一样,仅仅从智力上理解佛学是不可能的,有些概念大约只有练到那个水平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过赖特的修行水平并不怎么样,我更是没练过,今天咱们主要是纸上谈兵。

练习的方法,就是静坐冥想。

[if !supportLists]1.[endif]师承

现在的冥想界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派别。

一个是禅宗。禅宗的方法是思考一些公案,像寓言故事一样,有时候搞些言语上的“机锋”,然后来个顿悟。人说禅宗,比较适合诗人。

一个是藏传佛教。它的冥想方法主要是想象一些视觉意象,比较适合艺术家。

赖特练的这个,叫“内观”,巴利语是Vipassana,它追求的是“正念”,英文叫mindfulness。内观,适合心理学家。

内观要求你做自己的观察者,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儿,就好像一个心理学家在分析自己一样。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你可以直接拿过来印证在冥想中对自己的观察,所以内观派很有科学精神。

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三个美国人分别去亚洲学习了内观。其中一个人叫约瑟夫·葛斯汀(Joseph Goldstein),回到美国以后在1976年出了本书,叫《洞见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Insight),向美国人传播内观。这三个人后来联合创办了洞见冥想协会(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相当于是个教冥想的学校。

这本书的作者赖特,就在2003年前往洞见冥想协会,学习了这套功夫。

现在在西方,尤其是知识分子中间,非常流行冥想。我们专栏第一季讲《盗火》的时候说过,冥想是达到心流体验的一个办法。我们讲《巅峰表现》那本书的时候也提到冥想是个有效的休息和减压方法,包括Google公司都专门给员工设立了冥想室。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内观的冥想可不仅仅是为了休息,也不是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小资活动,我们这里说的可是佛学。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if !supportLists]2.[endif]“正定”和“正念”

冥想的形式非常简单。如果你追求仪式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弄个垫子坐在地上。具体什么姿势似乎没有太多要求,大概只要不睡着就行。

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别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地专注呼吸。

这可一点都不简单。我们在第一季中讲过一个概念,叫“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大脑的正常状态是随机漫步,各种想法和情绪会不断地冒出来,你会做各种白日梦。这个状态就是默认模式网络。我们其实很享受这个状态,有时候还能获得一些创造性的发现。

但是冥想,恰恰要求你不能进入默认模式网络。你的思想不能信马由缰,必须专注在呼吸上。能坚持专注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练好这个专注的功夫,你才能不被各种情感和思想困扰,不受大脑模块的控制,获得自由。我理解专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练习把握对自己大脑的控制权。

如果你能专注很长的时间,据说,你将进入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赖特曾经达到过这个状态。他说在长时间的专注之后,获得了一种非常深入的平静,有一种巨大的喜悦感,大概类似于服用LSD的感觉。

达到能专注很长时间的水平,你接下来就有两个门派的选择。佛学有个说法叫“八正道”,我们大约可以粗略地理解成修行的八种方法。八正道的第七叫“正念”,第八叫“正定”。

如果你选择一直保持专注呼吸的状态,你的功夫就是“正定”,这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

而在内观中,通过专注呼吸达到正定只是基本功。正定以后是正念,也就是美国流行的“mindfulness”。正念要求你把专注的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上。

你可以专注地欣赏一朵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专注地去体会饭菜的味道,专注于什么都可以。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说的“活在当下”。就是你的心思不要总思前想后,应该专注于身边事物的深刻之美,对世界有一个诚实的认识。但是内观中的活在当下不是目的,专注于一个事物的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洞见。

论述这一套心法的佛经,叫《大念处经》。

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集中注意力”吗?这可不一样。我能集中注意力读一本书,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想法是跟着作者在走,我还会随时联想到书以外的内容,这种集中注意力很容易。但是冥想中的专注,可以说是“停留注意力”,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点上,排除任何额外的思想。

这两天我也尝试了冥想,我发现我很难专注于呼吸。我刚专注起来,马上就会有一个想法出现,我的思想总控制不住地想这想那。那入门以后是个什么状态呢?

3.专注的两个层次

冥想功夫从低到高,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只要达到这个层次,你马上就能体会到冥想的好处。

这个层次赖特达到了。比如牙疼,普通人可能会抱怨和对抗牙疼的感觉,你越反感,你觉得越疼,最后你的整个大脑被疼痛感劫持。而冥想的做法,是你先承认这个疼痛感的存在,然后不理会这个感觉,跟它保持距离!

这就好比你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疼痛感。赖特有一次牙疼,他打了个比方,说过去不会冥想的时候,牙疼起来的感觉是“ouch~!”,相当于中文里“哎呦哎呦”地疼;会了冥想,现在是“whoa”,好像你看到别人牙疼而发出的一声感叹,大约相当于中文的“哎呀?”

疼痛感仍然存在,但是现在的你不会被这个感情所制约。你知道,疼痛的,并不是“你”。

能练到这种功夫,你在生活中就再也不会感情用事,你永远都能调整好心情。

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打扰我们专注力的都是各种小想法,比如明天上班要干什么事儿、期待和你爱慕的一名女士见面、回味自己昨天在球场上的一个精彩瞬间。

莱特说,这些想法,有一些共同点——

都不是你当时正在做的事。要不就是在回顾过去,要不就是在思考未来。

都和“你”有关。你冥想的时候不太可能自动想到天体物理学。

常常都与另外一个人有关。人都是社会动物,我们总爱想“人”的事儿。

几乎都是由大脑中的某一个模块提供的。我们上一期讲到,这些模块都是进化的产物。

你基本上可以这么理解:想法是由模块产生的,通过某种感情吸引你的注意力,“试图”劫持你的大脑。这里说“试图”其实不太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你被各种想法所吸引,自己想要跟着想法走。

怎么跟想法剥离呢?方法仍然是当一个想法来了的时候,你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跟它保持距离,不去想它,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赖特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说你站在一个火车站,各种想法就是火车,眼前的火车纷纷来了又走,而你始终不上车。赖特还没达到这个层次,他有时候会上车—— 但是车开动以后,他能从车上跳下来!

咱们回想一下,这两个层次,强烈感情也好、一般想法也好,我们的做法都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 我们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你就这么默默地看着它们从你眼前经过。

赖特说这就好比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入戏了,一看到悲剧就哭,看到恐怖剧情就害怕,那你就不行了。如果你能想到眼前这一切只不过是屏幕上的像素、都是假象,你就不会入戏。你允许电影继续上演,但是你不受影响。

达到第一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情绪。达到第二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当下的思考。没有任何东西能打扰和控制你。这种能力实在太厉害了!用佛学的话,就是你会逐渐脱离“苦”,接近“涅槃”。

但是这个功夫非常难练。你并不是往一个方向拼命用力就能做好—— 这其中,充满了矛盾。

[if !supportLists]4.[endif]四个矛盾

我们经常说高水平做事就是在各种矛盾中把握一个恰当的“度”。赖特在这本书中就列举了学习冥想过程中你会面对的四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无为”和“成功”。我们第一季讲过森舸澜的《无为》那本书,说你越想做到无为,就反而越不是无为;你放松不去想它,反而能做到无为。冥想也是一样,你越想要专注,反而越难做到专注。你不刻意追求成功,反而能达到成功。

第二个矛盾是,最需要冥想训练的那些人,恰恰是最不容易进入冥想状态的人。这就是那些想法繁多,总是想这想那的人,他们对思想和情感的控制能力差。正因为控制能力差所以才更需要冥想。也正是因为控制能力差,他们更难以做好冥想。

第三个矛盾是你越是拒绝某个想法或者情绪,你越要和它对抗,你就越受它控制。就好像牙疼,你越想它越疼,但如果你承认牙疼,选择接受事实,你反而能跟它保持距离不受影响。你越要把它推开,它反而离你越近,而当你接受它,它反而控制不了你。

第四个矛盾是你越是了解“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是情绪在控制人”这个道理,你就越能不受情绪的控制。也就是说,如果你一上来就说我能控制我自己,那你就控制不了你自己;你要是意识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你反而迈出了控制自己的第一步。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建议你用几分钟时间尝试一下冥想—— 我不太相信你能坚持十分钟。

今日电影推荐:《超时空接触》1997年上映 豆瓣评分8.3不止科幻,更包括灵性科学意识科学与更广袤的世界观






12月14日读书心得

第一篇:《欲望与志气》

(1)现象: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

(2)现象带来的问题: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

(3)问题产生的原因: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

(4)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这类问题:

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

[if !supportLists](5)[endif]再次强调这个问题的危害:

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张恒渠先生颇反对欲望,谓民胞物与之心,时刻不能离的。自西洋风气进来,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不似从前的严格,殊不知正在这些地方,是自己骗自己害自己。

第二篇:《成功与失败》

[if !supportLists](1)[endif]概念界定: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没有志气的人,没有成败可说;(大前提)有志气的人,没有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不懈的阅历,也不会懂得成功与失败是怎么一回事。成功是什么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呢?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

[if !supportLists](2)[endif]概念分析:肢解成功与失败。

一事之成,都需要若干方面若干条件的凑合。百分之九十九都凑合了,一分凑不齐,便不成。在这百分中,有若干是需要自己努力的;有若干是自己努力不来,而有待于外的。而细审之,没有哪一点不需要自己精神贯注,亦没有哪一点不有待于外面机会(非自己力所能及)

[if !supportLists](3)[endif]论证成功的偶然属性与说失败归于自身的理由:

然而一个人(或一伙人,或一个团体),怎能没有错误呢?没有缺漏呢?聪明而晓事的人,早晓得自己大小错误多得很,缺漏到处皆是。凡自以为我无过者,都是昏庸蠢劣之极。天下固无无过之事也。说“我无过”者,正已是从头错到底,更不消同他论什么过不过。错误了,而居然不从这里出岔子,而混得过去,岂非天乎!一次混过去,二次又混过去;这里没出岔子,那里又没出岔子,岂非天之又天乎!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巧而已,是侥幸而已。古往今来,于事业有成者,而其人又聪明晓事,吾知其于与成功之时必有此叹也。

而失败了呢?则怨不得人。一切失败,自然都是各面不凑合,什么事本非自己多能包办的。然而失败之由,总在自己差失处,精神不照处,或是更大的错误,根本错误。像是楚霸王的“天亡我也”,虽在某时亦确有此叹;不过,若因此将自己许多错误缺漏都不算,那还是蠢劣,自己不要强。所以说失败是我,我值其咎。古往今来,一切失败者,而其人又自己真要强,吾知其于努力失败时必如此负责也。

成功的事和失败的事相比较,其当事者内里所有疏漏孰多数少,亦许差不多;不过一则因其成功而见不出,一则因其失败而不可掩耳。(不能因为赢了就以为一切都是对的,不能能为输了就以为一切都是错的)古人云:“不可以成败论人”,旨哉言乎!其理盖如此。

第三篇:《朋友与信》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

不做朋友则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负责。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负责到什么程度。朋友不终,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处不好是一样的缺憾。

交朋友时,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关系过密切了。

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这样讲法固不错;但照我的经验,我觉得与朋友往还,另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也是信但讲法却不同,不是信实的意思;而是朋友与朋友之间要信得及,信得过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了解之谓也。片面的关系也不是朋友,必须是两面的关系,才能发生好的感情。因为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则无论在空间上隔多远,在时间上隔多久,可是我准知道他不臻背离;此方可谓之为信。

第四篇:《谈规矩》

前天在火车上,同一位朋友谈到济南齐鲁大学医院的一位外国大夫,他检查病人,执行他的职务,格外周至到家,凡是都是按照规矩去做。而中国学生跟他学习的,遇着不在他监督之下的时候,就不肯按照规矩去做,凡事似乎可省市的就省了。

大概规矩就是一种老例,也可叫做老规矩。老规矩有很多自很久以前传下来,现在已失去其意义,成为不必要,然后人还在那里无意义地奉行着。可是,有许多老规矩在后来虽不大感觉其意义而仍归有其意义者,这样情形也很多。当然我不敢肯定说一切老规矩至今都仍是有意义的;现在且单就有意义的一方面来发挥。

所谓老规矩大半都是有意义的那个意思,就是:这样做法既成为一种规矩,在当初一定曾经被人重视过;重视就必定有点道理。当初总是大家都觉得于事实在帮助,才教人学习循守,然后才能普遍地传之久远。大概天才不够或精神不十分充裕的人,所谓普通人,老规矩可以帮助他,使他所做的事情能够大体做得不错,可以够分数。老规矩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但真有天才或精神充裕的人,却不一定要按老规矩做,非如普通人一般人非按规矩走不可。大概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技术里面,先后相传,于是各行各业就定了许多不同的规矩;一切老规矩的由来,都可作如是观。(对于方法论的提出,有区分度,这是梁漱溟思想的一大特点)

中国此刻正在大的剧烈的变化之中,一切老规矩很难得维持。人的脾气原容易自由任性,自己乱出主意,这也是让现在一切事情常常检出一种很糟糕、很不成样、很笑话的现象的原因。现在的西洋人与日本人,其文化当然亦皆在转变中,但没有如中国这样的大崩溃。因此,中国人倒只有从外国学来的习惯规矩还能保留而使用。比如济南的医院,齐鲁医院较好,因为它是外国教会中人办的,他们做事有他们相传的规矩,大体上都还能过得去。

听说英国人最重习惯,最守旧,可是英国政治社会各方面常常能够很像样,不致很糟糕,恐怕也是从此出来的。(对那个时代的反思,第一,矫枉过正,这是从现今来看,但在当时出发,矫枉却必须过正,也可借此审视我们领读的两种不同的民国大家)日本人也有许多规矩,一直到现在还是不随便苟且。我听一位朋友说,中国人穿衣服以及建筑,常见中外杂乱糅合的现象。此在日本则不然。他们常是西式就是西式,日本式就是日本式。阔人们常常是有两所房子;一座西洋式,一座日本式,但不使之合到一起。进到这一所房子里是一套生活,进入那一所房子里另是一套生活。吃饭穿衣皆如此。这话如果是实在的话,那倒是很可注意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五篇:《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冷静》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

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

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

但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们总是为感情所蔽,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

在汤姆孙科学大纲上叙说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

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

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

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须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

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

此时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领受人的指教呢?没有旁的,只为它两眼看见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

要学习,必须两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要移转视线,必须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然而它竟不会也。

猴子智慧的贫乏,就在此等处。

人们不感觉问题,是麻痹;然为问题所刺激,辄耐不住,亦不行

要将问题放在意识深处,而游心于远,从容以察事理。

天下事必先了解它,才能控制它。情急之人何以异于猴子耶?

还要注意:人的心思,每易从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办法;观察事理,亦顺着这一条线而观察。于是事理也,办法也,随着主观都有了。其实只是自欺,只是一种自圆其说。

智慧的优长或贫乏,待看他真冷静与否。

没有智慧不行,没有勇气也不行。

我不敢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气;但短于智慧的人,大约也没有勇气,或者其勇气亦是不足取的。

怎样是有勇气?不为外面威力所慑,视任何强大势力若无物,担荷任何艰巨工作而无所怯。

没勇气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一不可改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是一个有大勇的人。

没有疯狂似的巨胆勇气,他是不可能开创出当时的新格局的。然而没有智慧,则此想亦不能发生。

他何以不为强大无比的清朝所慑服呢?他并非不知其强大;但同时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变的。

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晓得是可以增长起来的。

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观察理解,则其勇气更大。而正唯其有勇气,心思乃益活泼敏妙。

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伟大高强处,原是一回事而非二。

反之,一般人气慑,则思呆也。所以说没有勇气不行。

无论什么事,你总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

无论任何艰难巨大的工程,你总要“气吞事”,而不是被事慑着你。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93天,今日小理论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8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5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1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8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1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4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39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0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8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