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主义万岁?

读了吴晓波的文章,主要是讲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当索尼将公司的失败归咎于KPI的时候,他论述了几点反驳意见,首先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其次组织结构,最后是目标制定。

当然他没有去当过索尼的总裁,个中事实可能也不尽然。但对于他的结论我是支持的。

首先评估下有和没有的区别。KPI是一个量化管理的指标,通俗点讲自己该干些啥一目了然。一来对做成这什么有直观的感受,能体会到成就感,二来,因为作为利益挂钩的事项,相对会激发更多的积极性。相对的,没有KPI,岗位职能要求就很模糊,因此很多事情的达成自律的成分会更多,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

我对考核缺失还是比较有体会的,因为现在作为一个客户质量,身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考核指标,客户要求了,就去做,实际完成效果只有客户知道。公司也没有对应地评估手段。因此我实际做的怎么样只有自己知道。另外对于工作本身的内容,多数情况我实际没有太大感觉,只有在解决一些实际的质量问题后才会有些成就感。

虽然没有实际推行过KPI,今天和领导聊天,他还是提出了些操作上的问题,许多额外的统计工作产生了,另外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实际如何,我也没资格下定论。

最后,我之所以倾向于KPI,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我相信“即时反馈”对个人激励的作用。绩效指标作为细分的任务,能在较短时间内给操作者一个反馈,因此存在着调整和强化的可能。这也与持续改进的目标相贴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