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长志
图片
太极和八卦
太极出自《系辞传》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的“太”字,是一个“大”字下边多一个点,表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意思。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系辞传》第四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太极是由一阴一阳组成的,阴阳一定要有互动,才能变动不居,才能生生不息,阴阳只有交合才能产生生命。要注意,太极生两仪,有阴有阳,并不是说只有一个阴和一个阳。
天是阳,地是阴,天地之间只有不断阴阳交合,各种运动变化等等,才能够化生出万物,天地之间才能生生不息的运转起来。如果上面也不动,下边也不动,中间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就会非常非常荒凉。
图片
《易经》有六十四卦,最基础的组成是两个符号——一个是阴爻,一个是阳爻。阴爻和阳爻两两重叠,就是“两仪生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四象分别和阴爻阳爻组合,就是“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对应就是这个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道”就是太极,“两仪”就是“一生二”。“二生三”的“三”就是动,阴阳互动起来,就有了“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就这样出来了。
学习易学切忌把阴阳看成二元,这是西方“分”的思维,不是东方“和”的思维。现代人从小受自然科学教育模式影响,这点一定要注意。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注意是“生”。就象这个夫妻生孩子,小树长成大树,大树的种子落下来,然后又长出小树来。它是个“生”,不是个“分”,千万不能理解成砍作两节。“生”和“分”如果分不清,后面入门就会很困难。
图片
阴和阳
关于阴阳必须得搞清楚,否则后面就很容易混淆经义,事倍功半。阴阳之间的关系是有阴有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既对立又互相融合,阴阳互相作用,系统才能运转起来。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世界上只有男人,人类会毁灭的;世界上只有女人,人类也会毁灭。要生生不息,它必定要阴阳互动。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任何一个系统中,都是可以分成阴阳代表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比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奇数是阳,偶数是阴;对于人生,阳代表动,代表理想;阴代表静,代表脚踏实地,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理想才会实现。光有理想,没有脚踏实地是没有用的;光脚踏实地,没有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同样是没有用的。
但要注意,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为阳、肝肾在下为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为阳。
中医《黄帝内经·素问》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外、上、白天,也就无法说明内、下、黑夜。
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同时,阴阳也是相互消长的。阴阳双方是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传统中医理论是非常注重阴阳变化之理的,为医者如果不明阴阳变化之理,则难为司命。中医必须精研阴阳变化,才能够对疾病探本求源,辨证准确,治法精要,疗效显著。如不明阴阳变化之理,则如夜行无烛,暗室摸索,轻则治病不得要领,重则误人性命。
中医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而“阳”则相对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现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阴,故阳虚现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中医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图片
易理和术数
六十四卦的“卦”字,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目的是为了看清楚。比如有人想要看自己的脸上是不是有脏东西,自己眼睛是看不到自己脸的。这时候要么照镜子,要么请人给自己拍张照片,这样就能看到了。
“卦”就像是第三方从客观角度拍的照片,把照片挂到墙上一看,自然就清楚脸上是否干净了。这里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跳出事外看事情的意思。
讲到《易经》,易理和术数是无法避免的话题,二者本质上是道和术的关系。易理是道层面的东西,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天资禀赋要求是比较高的,具备中人以上的资质,才有真正洞悉易理的可能。
现在讲易理方面的人比较少,原因是这个东西受众范围比较小,很难靠这个东西获取名利,大概只有那些能做到不被名利羁绊对此有爱好的,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整理出来给感兴趣的人分享。
讲易理是不赚钱的,讲数术就很容易赚钱。一说到占卜,马上听众一大堆,教教大家怎么算八字,一人收一千元;教教大家怎么看面相,一人收一千;教怎么看风水,一个人再收两千,这个学费价格是很公道的,很容易就能赚钱。但讲易理就不行了,一则中人以上的人并不多,受众太小;二则易理属于智慧层面的事情,并不能解决直接的问题。比如有人问过我,智慧能解决灯泡不亮的问题吗?能解决汽车漏油的问题吗?我直接回答:“解决不了”。我们学习智慧层面的东西,就要清楚,智慧不能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智慧能产生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才是智慧的意义所在。
术数是术层面的东西,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孙子兵法》说,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道的水平上去了,再去求术就容易了。学习数术,如果不能通透易理,到一定阶段就会止步不前了。很多搞数术的之所以占卜的不够准确,根本原因是易理水平不够高,一些占卜的方法和口诀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一碰到疑难杂症,就很难做到准确了。
“有术无道就止于术”的道理在其他方面也是适用的。比如做人力资源职业,只要肯努力学习认真做事,最后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主管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不能在“道”的方面有所突破,是不可能达到引领一个大企业HRD水平的。
关于道和术,有两种偏离。一种是轻道重术,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术的泛滥,很多人急于求成,快餐思维,总希望马上立竿见影见到效果,这就必然导致急功近利,后遗症一堆。就像磨菜刀是为了让菜刀更锋利,以便更好的切菜,但刀越是锋利,对手劲和控刀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果二者不匹配,就会出现幼童持利刃,伤到自己是早晚的事情。《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备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讲的也是个道术相配的意思。滥用术必然会被反噬的,天理如此,从来没有例外。
另一种偏离就是轻术重道,殊不知道是无形无质的,必须借助载体才能彰显,没有载体的道是飘在天上的,也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道和术之间的关系,就像魂和体之间的关系一样。有道无术是魂不附体;有术无道是体不附魂。只有道术结合才能魂体统一。古人云:“精于术而以道为本,守于道而以术御事”。轻道重术,则智术滥用必遭反噬;轻术重道,则徒劳无功。道和术都不可偏重,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符合天理的“与天地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