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有多少人曾在自我救赎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对于喜欢从书本中找答案的我,认为我所受的所有教育都是为了找寻自我。在凌晨一点半,我读完了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对此的评价是:如果在大学时候读到这本书,或许我也能改变很多东西。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羡慕作者最后成为了剑桥的博士,对此书中没有过多篇幅描写,更心疼她走的这一路,真的非常不容易,这和很多的励志故事不一样,她所经受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一遍遍推翻自己,又一遍遍重塑自己的精神折磨,想象她半夜无意识地跑到街上大喊大叫,这是有多痛。明白事物的真相有时并未有多好,人就是这么矛盾。她得到了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真正认识,但也失去了她爱的家人,两种相左的信念无法在同一狭窄空间存在,失去和获得同样重要。塔拉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她最后找到了让自己平衡的方式,不再为二者发疯,她把这些归为:教育。
或许我们的童年不像她的那么离奇,甚至要幸福很多,最后也不像她那么有成就,但很多时候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这么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不管如何,我们仿佛一直都在找答案。大多情况是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逼迫你按他们的信念生活,仿佛只有他们是对的。小的时候不自知,后来外出读书,一直觉得是个幸福的人,直到回家乡工作,才发现家的另一面:父母经常因为想法不同发生争吵,曾经我认为很伟大的爸爸原来思想如此偏执,我们家很孤独。常常会因为“爱他们”和“做自己”两者困扰,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样是不是我会自在很多。我是孩子,但也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希望可以平等交流,而不是一堆必须和命令,也经常令人感到很自卑。我想过逃避会不会让生活更好些,但想到自己的责任,我选择留下用其他方式与自己和解。这条自我救赎的路很长,问题也不会因为改变减少,好在我选了一个喜欢的方式:读书。也好在,有几个爱我的人,才能坚持。
想到父母曾经有过某些遭遇,才会像如今这般,便也觉得心疼。未来的我们也会成为不完美的父母,又影响新来到这世界上的生命,只希望那时自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