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考量(八)
这期我们来讲风险偏好。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习惯、爱好一样,风险偏好,顾名思义,指公司对于风险的总体态度如何。每家公司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处于市场何种地位,当前经济形势如何,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与判断,当以上种种判断经综合考量,充分讨论后,公司会对接下来总体的经营战略形成一致意见,这种总体的经营战略可能会分若干种不同的方向,对应公司在后续的资源投放与业务发展方向。在确定经营战略之后,公司需要考虑不同的经营战略(也有可能仅一套经营战略方案)在管理过程中所对应的风险,并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增加对风险因素的考量(风险预算的制定)。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公司对未来所面临风险的总体偏好如何。
但这并非是指风险偏好是预算制定过程中的副产物。相反,风险偏好更偏向于在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致意见。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风险偏好意见将会直接影响公司对于未来业务发展及内部管理的预期,从而影响各条线资源的分配。因此,预算(风险预算)的制定,我们日常理解为公司未来一年各条线需达成的业绩目标在财务上的映射(在财务报表上的体现);但当结合风险偏好后,由于风险收益的存在,成本的边界被扩大了,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投入与产出,更多非财务影响的成本,例如人员、声誉、工作流程、执行效率等等,需要被更多的考虑,而这需要战略决策方案进一步的细化与分解,不能仅局限于财务上的收支预测。但此时的细化分解由于是非财务影响,不能做量化的线性分解,更多需要依靠情景方案的制定,寻找公司在多种情景方案下的可承受范围,并由此反向验证前述经营决策的合理性。举一个例子,假如今年重点发展险种为非车险,其他险种仅维持现有市场份额,在做财务预算的时候,公司现有资源的投入与使用是可以计算的(包括人员、系统资源等),相应的发展方案也同样可以制定,但对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却很难有合理的预测与行动方案。这其中可能会涉及人员招聘(扩招)、系统开发时间、品牌舆情影响、中后台部门承接能力、客户对于非车险的接受程度、意外情况发生(巨灾风险)等等。而这些均构成了一个个可能发生的情景链条,当我们对这些类似于“随机”的情景一一假设验证后,再与一开始的风险偏好相结合,才能真正找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同事件的时候,是否可以接受其结果,是否需要运用相应的风险处置手段,以及这些结果及处置的成本是多少,并最终与财务预算相结合,得到我们自身的风险预算。
风险预算的制定,是风险偏好的量化体现,也是公司经营管理层在预算层面对于经营决策的最好贯彻。但风险偏好的展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量化仅是其中一种,如果从定性角度来看,更像是公司整体对于自身行为框架的描述,下期我们再来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