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观看此类温情片,大概是心极难安静下来。《菊次郎的夏天》从名字便令人感到一阵温暖,却无法刺激出观看的热情。如今,生活如死水,看一看,有何不可呢?
《菊次郎的夏天》讲得的是一个简单的寻亲故事。老混混菊次郎带着小男孩正男,不远千里去看从来没有看过的妈妈,后面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夏天就这么过去了。
电影有点公路片的感觉,剧情很少很散,串接着男孩一路上的日记和梦。虽然发生了很多事,但是电影还是以建立一个童年的心路历程为主,这也是电影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影片一开始就是小男孩正男孤独的日剧跑身影,后面又是在偌大的球场上,他一个人去打球的小身影,回到家中也是一个人坐着吃饭,吃西瓜的形象,去找小伙伴玩,也是走在空房无人的街道。
正男是留守儿童,父亲出车祸去世,母亲在外工作从来没有回来过。夏天到了,伙伴跟父母出去游玩了,外婆需要去工作,无意间收到妈妈寄过来的快递,他第一次看到照片中那么漂亮的妈妈,又得知妈妈的居住地址,便什么也不说就收拾书包出发了。后来菊次郎和他的老婆撞见正男被几个小混混勒索,一声不吭,菊次郎的老婆知道正男的事后,就让她的老公陪正男一起去。
我把这里当做是影片的第一阶段,出场的人物不多,却弥漫着一股亲情丢失的悲伤。
小男主正男,是个沉默寡言的男孩,被小混混欺负,毫无反抗和求救的声音,包括后面在寻亲路上险些被猥琐大叔猥亵,也是一声不吭。众所周知,像正男这样没有爸妈,又总是沉默的学生,是小混混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在正男的童年里,绝对不止一次遇到这种事。大概是父母的缺失,导致他"失语"的形象,而影片中唯一和他相伴的外婆,性格内敛,以大人的冷淡口吻要求正男接受没有父亲的事实,体谅母亲的难处。既然正男没有见过妈妈,那外婆又如何看到自己的女儿?从外婆对待正男的语气,或许能够推测外婆与正男妈妈母女感情不深。令人堪忧的是,这么多年来母女一通电话都不打吗?
沉默的正男,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直接以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这么多年累积的思念,他直接跑出门了,多么冲动鲁莽,多么合情合理。
这部电影最让大家惊讶的是,真正的男主并不是正男,而是老混混菊次郎,菊次郎后面在跟正男回来的路上看望了自己的母亲。我奇怪电影怎么没有交待这个事情,其实在电影开头,在正男低着头走路回家的路上,一对不起眼的夫妻就借教训小混混的事情说了几句自己"缺失"母亲的童年,他们就是菊次郎夫妻。我们总是沉浸在关注主角而忽略路人的观看习惯,殊不知路人也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他们的过去极有可能就是正男的现在。
菊次郎的老婆是推动寻亲剧情的主要人物,因为她的童年缺失母亲,所以极为同情正男,让自己的老公陪正男去找妈妈。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多么善解人意的路人。我想很多人看到正男这种幼稚的举动,一定少不了说他一顿再叫他回家去,而菊次郎的老婆告诉正男这样做不好,但是很理解正男,又给出解决方案和五万日元的路费,还让正男放心,她会去告诉他外婆。然而她没有告诉正男外婆实情,说她老公带正男去海边玩几天,并强调菊次郎很喜欢小孩。这里,我猜测是正男的母亲不会回来的事情,街坊邻里早有耳闻,所以正男寻亲是不被允许的尴尬举动,但是他们还是出发了。
令人无语的是,担当重任的菊次郎一次次向观众展示了他老混混不靠谱的形象,首先是买彩票把路费输光,又是弄丢正男,让正男险些被怪大叔猥亵。随后又是一路上带着正男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比如说在酒店的小河钓鱼,跟热恋中的情侣在禁止进入的草坪玩耍,戳爆别人的车轮胎,打碎车玻璃,偷玉米偷西瓜。因为从小没有妈妈的管教,很多男孩会分不清什么事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又或者是因为很多明明可以做的事,却被成年人冷漠地禁止,他们开始逾越很多规则来满足自己未能发泄的情绪。这一路上菊次郎带给正男很多温暖和笑容,可同时菊次郎不正经的言行举止,多多少少还是会给年幼的正男蒙上一些负面阴影。
他们在旅途中,多次希望搭到别人的顺风车,但总是拦截不到。虽然有好心人帮了他们,可又总是在半途把他们丢下。他们有他们要去的地方,有他们要做的事,没有谁有义务非要送你到达终点站。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妈妈的地方。正男远远站在妈妈的住所的大路外,菊次郎一步步地走过去,探头探脑,左顾右盼,极为不安。过了一会儿,房子里突然走出一位身穿青色花裙的年轻女子,画面极为温馨,接着走出的就是她的孩子和丈夫,她送他们上车,然后身姿优雅地步进屋里。当她关上栅栏的时候,我们揪着心观望,因为她真的差点就能看到远处痛哭的正男,差点就能看到她另外一个儿子,而正男即使失望到哭泣,也是近乎低沉到无声。这便是一个被妈妈遗弃的孩子的状态,他双手用力捂住整张脸,绝不要暴露自己。也许影片为了塑造高潮情节,可以促使正男在关键时刻突然声嘶力竭地喊一声"妈妈",或是让菊次郎第二次走进哪所陌生的房子。然而,没有……遗憾的是菊次郎不过是另一个长大后的正男。他根本不懂自己其实可以置身事外,以一个好心人形象,为正男鼓起勇气去与正男妈妈交谈,或是探究那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的误会。像菊次郎和正男这种被遗弃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并没有先表达爱之前,他们是不愿再贸然暴露自己的软弱和尴尬的。作为被遗弃的对象,他们特别在意和重视母亲,会更希望自己能在她面前展示的永远是成熟完美的自己。哪怕是那位陌生的母亲向他们张开怀抱,突然打开幸福的大门,他们也会踟蹰不前的。更不用说母亲都没有看到自己,或是在多年以前就故意转身离开了。在我看来,他们心想,这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远远站着,也同样沉默转身离开了。我们寻找母亲,离开母亲,又模仿着母亲。
在他们回去途中,菊次郎一个人突然顺便去了趟敬老院,他母亲是个孤独往来的老人,坐在窗户边,一副漠然的神情。在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允许或者是鼓励的情况,菊次郎依旧没有走过去,而是颇有些难为情地离开了,走过走廊,停下来,隔着两层玻璃,远远看着对面的母亲。这一幕是影片的泪点,甚至大于正男远看母亲。现实中长大后的我们,似乎也总是与父母隔着透明的玻璃对望。要放下心里那么多年的防备和不安,谈何容易。
为了安慰小正男,菊次郎和一对基佬还有流浪诗人设计了一些粗野的游戏和剧情。安抚一颗受伤的童心,很简单,只要有人愿意和他玩就行了。同时,这种安抚,又太难了。影片最后,朋友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所有人都面临分手。菊次郎说下次还带正男去看妈妈,谁知道这下次是什么时候呢?如果没有菊次郎老婆的推动,我想这下次是不存在的。正男一个人欢快的小身影,跑回家了。
其实,一切都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父母是有距离的,朋友都会回他们的家,与孤独相依,才是我们童年的真实模样。可我们还是要为生活,开心地跑起来,假装后面有人追赶的样子。
20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