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觉得孩子自信心不足,做事情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原因在哪里?我们不经意话语有没有暗示了孩子,你不行,你不会呢?当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被暗示自己不行的话,就会养成不自信的思维习惯。孩子能力小,有些事情做不了,我们在言语上要更加小心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不要让自己不经意的语言打击了他。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 ,即使脑子聪明反应灵敏,在稍微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先放弃了。而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就会积极去尝试,取得更好的成绩。虽然我们都想要个自信的孩子,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会在无形中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呢?
例如:孩子在玩的时候 ,鞋带松了,本来孩子想自己系鞋带,但是妈妈却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的机会,不是觉得孩子系不上,就是觉得系不好。怕让人看到给自己丢脸或嫌孩子麻烦,可你却影响了孩子建立自信的机会。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急切心理和被外人赞同的心理需求,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可以自己作主,觉得自己能干,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
还有一些时候,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打扮,要求孩子,这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削弱。比如,带孩子出门,孩子想要穿她喜欢的那双鞋,可是妈妈却说:“我们不穿那双鞋,我们穿这双好看”。结果呢,孩子穿上了妈妈指定的那双鞋,孩子的自信却在无形中受损了。在孩子要自己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反对和拒绝,可能觉得孩子还小,没到自己做这个的时候。可是我们不知道给孩子传达的感觉是:“你不行,你能力不够”。
在父母的影响和改造下,孩子形成了不自信的反应机制。长此以往,以后哪怕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也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而不去尝试。这时候,你想再让他去做事,也来不及了。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不要亲手将自己的孩子变得不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在不断成功过程中成长和壮大的。当听到孩子自告奋勇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帮孩子做事实际上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让孩子无法在锻炼中建立自己的能力。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在平时生活当中积累。比如孩子自己要穿衣服,就应该让他自己穿,哪怕花的时间长点,哪怕孩子扣错了钮扣,都不要说:“你看你,穿的什么呀,我就说你不会”,这样的暗示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不仅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同样如此,当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不可能做好一件事。父母不要用自己的严苛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没有成功时,父母要放平心态,不要用语言和行动打击他。
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和精力,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都是一边犯错,一边调整自己。责骂和羞辱只会导致孩子的自卑,如果想要一个积极开朗,独立自主,有自信心的孩子,我们要突破自己,不停的自我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知道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和情绪随意的对待孩子。不然怎么说,养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