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试着把父母单位分的房子低价挂到网上,年代和历史的原因,房子属于有房产证,还需补交土地出让金换两证合一大红本那种。提前做了点功课,土地出让金需按当时购买的成本价乘以房本面积乘以百分之十,对于大城市的房价来说,2万多的土地出让金来说不算什么,而对于家乡人、父母这代老人就认为难以接受,中介昨天竟然打电话让我分摊部分出让金,拒绝了,非常坚决地回绝了。如果卖房悔约,可以接受,我自己补交好土地出让金换证换本。中介说买方费了半天劲找人重新测绘,做好土地定位才开出了土地出让金的单子。
这套老房子最大的卖点就是拆迁和租金,母亲对于这套老房子也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低价出售卖得很快,一度母亲想以几年的租金赔钱毁约,卖方毁约成本远高于买方,双倍订金的赔偿。老母亲还是垮了个脸、气了几天放弃毁约的打算,内心都怀揣着拆迁挣更多钱的渴望。走过越来越多的远方,家乡对于我是真的没有太多留念,不是家乡变得好与坏的问题,而是有很多不守基本契约精神的服务态度让我实在喜欢不起来。每逢节假日回家,下了高铁,出租车拒绝打表的习惯,一年就靠这几天宰客的现象实在令人生厌。
父母喜欢家乡冬寒夏热、潮湿的气候,虽做过很多努力,他们也喜欢不起北方,索性靠小度机器人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那天看《独自生活的人们》还是对这个情景颇有感触。漂泊四方的新一代和只有故乡最亲的老一代人代沟还是存在的。以姐姐的名义帮父母买了新房,搬迁之后父母一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占有太多旧物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累赘和负能量,希望这个老房子不要拆迁,免得我背负决策不当的压力。所有的指责都指向我,“这个房子没有人想卖,只有你要卖。”
娃爸劝我不要在这件事和家人争论对错,卖了就卖了,市场交易就是随行就市。赶在拆迁预期前卖也不失一种策略,确实有很多等拆迁等N年不拆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