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期末考试结束,拿到试卷,虽然还未批卷,但已经可以通过试题反思期末复习是否到位。
一、知识点是否有遗漏?
第3题,考查中心对称,知道必考的,可是每次模拟考试,学生错误的人数还是多的。上午考试之前强调了,但是总觉得学生掌握还是不扎实,也许哪几类图形是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要归类呈现。
第4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其中众数学生一般不会错,但中位数要先排序,学生经常会忘记。期中考试考过,错误率较高,这次期末考试再次出现,一般同学应该会吸取教训,但是没有在考试之前强调一下,担心还是有几个同学会掉入陷阱。
第13题,求加权平均数,这一类题目总觉得简单,但以前更多的是用百分比来当作权,数字之比的权重平时强调不多,还是有欠缺,其实也是在新授阶段需要适当归纳。
第22题,是“每每”型应用题,期末复习确实一直在训练,大都数同学已经掌握。但毕竟差的同学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欠缺,考试之前,就有陈佳琳来问,好在她已经理解了,但如果能面对全班同学再强调一次,估计,做出的同学会多几个。
二、核心题是否讲透?
第6题,正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上午考试之前也强调了,但也只是提到对角线的特征,前几天也在训练时做过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等一类题目,其实还是没有强调清楚,尤其是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就是矩形特有的性质,而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则是菱形特有的性质,当把本质讲透了,学生遇到这一类题目,就不会模棱两可了。
第20题,中位线的应用,中位线的性质的简应用学生已经掌握,如第8题,但在几何题中的综合应用,估计还是有难度。上午考试之前也对中位线的辅助线作法进行复习,但是20题的(2),中点需要通过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来出现,估计学生不好想到。问题还是出现在平时对中位线的专题复习没有讲透。
第10题,PISA题,难度其实不大,本质就是设字母之后进行代数式的运算,以前也做过、讲过更难的,但多是对培优学生,可是针对全班同学讲的不多,近几天也没有足够多的强调,估计优秀生做出问题不大,中等同学要蒙了,考虑到这一类PISA题是宁波中考题的特色题、必考题,所以平时花时间讲解、训练时间还是不够,也没有讲透。
第16题,反比例函数关于面积的题目,其实平时一直有强调反比例函数类题目的解决策略,一是设坐标、二是面积与比例系数K的关系,同样,也许题目的解决难且繁,平时这里题目讲解不多、不透,训练不够,也是优秀生能行,一般同学够呛。
三、学生掌握了吗?
第23题,知识点是构建K字三垂直的全等三角形,而第(3)题则是利用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求最值,其实这一难题在两天前的周末作业中刚出现过,是2018年鄞州期末卷的最后一个选择题,在课堂中也分析、讲评过,只不过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在本学期不如垂线段最短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到多,所以,只是简单讲完,也就是一带而过,学生不一定掌握,所以,估计大都是同学还是会麻烦。
第24题,新定义题,这道题目倒是曾经做到过,当然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第一的(1)题的作图和第(3)题的求BM的长,都需要对等腰三角形进行分类,而且还要用到方程思想,但是对优秀生来说问题不大,除非时间不够。
考试结束后,王梓翔来核对答案,说最后第24题的第(3)题,其中一个答案错了,估计要扣掉2分,旁边汪嘉镕也看着,我问汪嘉镕怎么样?他们回答说,汪嘉镕还没有错过,看来有望满分,其实他期中考试也是班里的唯一满分,希望他越来越稳定、过硬。
正如学生考试总有遗憾,老师复习也有遗憾的。而且,一般情况下,老师要想在考前30分钟的辅导中把所有的点都强调到,其实不现实,哪怕强调到了,又如何?甚至,如果老师能在考试之前得知本次考试的试题,还不如不知道,毕竟最终的中考是完全原创、完全公正、公平的。
所以,更应该通过反思,去认识到平时的上新课时,概念、法则、定理要完全讲到位,期末总复习时,对一些核心题要设专题讲透、训练有数,还有,综合题的训练多了,综合能力就强,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考试不能期望没有一点遗憾。
这样就能一次比一次更稳妥,更放心!
学生考试,老师有什么可以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