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大民》D14-1

今天心情指数:9分

感恩

感恩

感恩


【一碗老汤话陕西】

【周礼、秦制、汉习、唐风】当热爱走向物我两忘,人也就成了“兵马俑”。

提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离不开周、秦;而追溯中国历史的强盛年代,则必称汉、唐。如果说周、秦、汉、唐四大帝组成了中华文明的上半场,陕西则上半场毋庸置疑的主舞台。

关于周、秦、汉、唐的历史,作者用四个词高度概括:周礼、秦制、汉习、唐风。这也是陕西给中华文明的最高贡献。

周礼:不仅仅指《周礼》这本书,而是周朝对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政治制度、文化理念乃至美学等方面一系列的重大影响。周人用青铜器和农耕文明构筑起一个理想社会的模范,一个东方的乌托邦,一场“郁郁乎文哉”的诗样年华。

秦制:一是改分封世袭为以战功授爵,二是商鞅实行的田制改革——实质就是土地国有化,大幅增强了国家的执政能力、控制力。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实现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变革,都是秦留下的伟大历史遗产。

汉习:汉武帝之后的汉朝,兼用霸、王之道,以温情脉脉的儒家为表,以法家的君王术为里,让原本冷峻的大一统制度变得刚柔相济。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要义并不是《论语》读一半,而是说用一半,半儒半法治天下。

唐风: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名利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卫星发射台。盛唐最大的发射台,名利场就是长安。李白则是那个时代占领发射台的超级明星。

【学到的知识】1,汉:汉作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字,一种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在世界名声响亮。——原来是与汉朝相关,我从未这么去想过。

2,“买东西”一词的由来:当年的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专职贸易,想要买货物只能去这两处。

【陕西的三副面孔】陕北的粗犷豪迈,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的深沉雄浑,陕南的钟灵毓秀、南国风情。

陕南的商洛曾是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曾是商山四皓的隐居地,曾是李自成屯兵养马、休养生息之处,商於古道也在此地,和关中的联系可谓千丝万缕。

陕北包括榆林,延安,属于半干旱农业区,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关中平原,位于秦岭与陕北黄土高原之间,北西南三面环山,东边又有黄河为天然壕沟。平原上曾有渭河、泾河,涝河,沣河,滈河,潏河,浐河,,灞河等八条河,历史上称之为八水绕长安。关中的关字,指的是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座关卡。

【来自柯言慧语的感受】

写盛唐的这一段,对李白的重新认知是原自长安像媒体一样将李白的诗进行了传播,而日本是盛唐传承与复制下来的写照。

原来地理与历史无法分割,因为地理决定着文化,文化又在历史的长河里重中之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