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静匀乐”这4个字在走进魏书生老师的著作的时候都已经听说过,却一直没有认真的去学习、去领会,就像你知道你的前方有一座山,风景秀美的一座山,平时只是远远的看,不曾认真登过山,更别说在登山中去享受这一路风景的曼妙,享受登山带来的身心愉悦了。
其实不管是登山还是读书学习,是要讲究缘分的。像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就是如此。很早都买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却一直没有认真阅读,多年过去了,因缘巧合之下走进这个团队,打开他的报告文集,才走进“松静匀乐”。也许缘分真的是到了。
做老师也这么多年了,还是在吃老本儿,主要是因为一直没有往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里注入更多先进的、新鲜的、科学的理念,这才做老师做得很辛苦,很疲惫。没有“源头活水”的注入哪有“清如许”的“渠水”呢?
幸亏,拿起书读起来了,幸运,遇到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教育思想了——
一.
跳出局外看问题
如果一次考试失误了(事情办砸了),最容易钻牛角尖。怎么办?怎么来劝孩子(劝自己)呢?教会孩子(自己)解放自我,跳出牢笼。
具体来说,从7个角度看失误:把考试失误(麻烦不如意)看作一口井的盖子,
1.自己坐在井底去看,
2.站在井沿去看,
3.站在大山脚下去看,
4.站在山顶上去看,
5.坐在云端去看,
6.站在月球上看,
7.站在太白金星上去看。
也许用不着到达像“云端、月球甚至太白金星”等更高境界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眼界已经豁然开朗,一旦目光视野变大了,就会发现人生这么短暂,地球这么小,应该振奋精神,奋起直追,多做实事,从一时一地的失误(麻烦)中解脱出来。就会发现之前只盯着脚尖的一亩三分地,过得太狭隘。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所以日后遇到苦难不痛快的时候,学会变换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思维就容易冲破牢笼,这就叫换位思考,打破思维定势。
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是因为除了给出高屋建瓴的理论,还有切实可行的做落实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的尝试:站在50岁的角度,回头看今天的学习(工作、生活),就会发现眼下时光多么宝贵,就会给自己更合理规划,学会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假如如今的孩子特别叛逆,不懂、不理解父母,可以让她(他)尝试着以母亲的角度给女儿(儿子)写一封信,看看会有什么嘱托、什么期望,会有哪些不满,哪些激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会换位思考,才更容易产生共情。
这就叫跳出局外看问题、看自己。
二.
学会松静匀乐的意念。
放眼看去,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躺下睡觉,一天天的,都过得剑拔弩张、身心疲惫。
君不见,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疲惫,中学生几乎都是早出晚归,心力交瘁,成年人更是前有老虎(工作压力),后有追兵(子女教育)累得像只狗…………
所以放松下来,学着静心,试着均匀呼吸,找回快乐。
这其实就是找回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信。
1.松——身体放松。身体放松的时候,思想才容易解放。一紧张就容易把自己捆绑住。
2.静——心灵宁静。守住心灵的宁静。思想才会开阔。
我们可以想象着自己的心灵深处像一弯湖泊,湖面平静没有涟漪,湖边长满了花草树木,影子倒映在心灵的湖泊里。枝繁叶茂、花儿朵朵全都倒映在湖泊里,色彩斑斓。
那是一个多么宁静唯美的画面呀。
用心灵的宁静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才能还原世界万物本来的面目,看清它的本质,才能分辨清楚哪些信息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哪些是应该拒绝的。才会选择用加法来对待,还是用减法来接受。
3.匀——呼吸匀畅。深、细、匀、长的呼吸。空气经过嘴巴、腹部、胸部,来到丹田,再转个弯,稍作停顿,再呼出,把体内的浊气、坏情绪全部排去出。
试想一下,我们有多久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呼吸了。生活也好工作也罢,学习也行,都走得太粗放了。
4.乐——情绪快乐。人这一生大部分事情是自己说了不算的,我们生命的长河大方面大概率是随着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上下起伏的。咱没办法掌控。
归结起来这事件事儿无非就是三类: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我们现在把自己的事儿掰扯清楚了,再去思考别人的事,至于老天爷的事,那还是顺其自然吧。
从小的方面来说,人可以把握自己内心的小气候,用快乐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的顺利与不顺利,甚至对待磨难和打击。
其实所谓的乐观主义者不是人家的快比咱们的多,而是人家在经历磨难打击的时候,想到的办法比咱们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高了。
特别佩服魏书生老师能把能用简短的4个字——松静匀乐,就简化出一套流程,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更平和、稳妥、高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