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开始接触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这次选的书«交流的无奈»对自己来说就像是看天书,乍一看大堆大师的名字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各个都是思想的高峰,大师的观点各有千秋,每一个大师的思想都要求读者有一点的知识基础,所以本书又是“一本难啃的书”。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也是通过看一些其他的参考书和一些书评费力阅读,当然最重要的阅读方式就是顺着书中的思路。
本书的主题本身就很奇怪。作者公开声称交流是不可能的。他要我们放弃交流的幻想,断言:“我认为,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放弃交流的梦想,同时又保留它激发出来的好处。我们说,把交流当做心灵共享的观点是行不通的。”又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交流,这是一个悲惨的事实,但又是幸运的事实。”他研究的是交流的失败,所以他说:“交流是两颗脑袋借精细无误的符号手段产生的接触。
本书交流问题的悲观色彩(彼得斯称之为“宏大而哀婉”)中的“詹姆斯时代”使得“交流”的观念被“重新发现”。
19世纪末围绕个体本位而产生的两个新词让“交流”营造出了两幅完全不同的梦境。个体本位文化的问题在于,围绕个体心灵立起的一堵墙。认为这堵墙难以穿透的“唯我论”让“交流”再无可能,成了孤立的个体在迷宫中摸索道路的噩梦;反之,认为这堵墙一捅就穿的“传心术”让人美梦成真,仿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瞬间可达”。
“交流”的二元属性(既是桥梁,也是沟壑)由此可见一斑。新技术的出现与招魂术对新技术的认同,则是彼得斯对这一认识的归因。
因为新技术的介入,交流的概念也从“物质迁移或运输”变成了“跨越时空的准物质连接”,交流问题的本质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转化成了技术上的降噪问题......
这本书自己还是不太懂,后续还需要细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