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待客特别厚道,不论乡下还是小城的人,见了面,总喜欢问一句,最近在忙些啥?若是早饭后或中饭、晚饭后的时间,都会说一句,吃饭了吗?临别时也客气地讲一声:有空来我家玩啊。若到饭点时,一定会留人家吃饭。
但上海人就不是这样,除非是很亲的人,一般的朋友不会邀请别人去家里的,若很好的朋友常时间不见面,一般都会说,哪天我们在某地聚一聚呀。一般选择都在咖啡厅、饭店、茶楼等地方,上海人不会轻易登别人家的门,即便在浦东乡村,一般邻里之间都不互相串门的,最多在门前站一会。
各地风俗不同,上海人比较现实且懂做人礼节。他们不轻易打扰别人,也不希望别人走进他的家。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每个人的家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家人的空间,若有事见面,选择外面最好。
不论在哪里,去他人家做客,要学会入乡随俗,按着主人的习惯去行事,方得人心。
我看过有的人去人家做客,带着孩子,孩子到人家随便的翻这翻那,每个房间跑来跑去的,当家长的也不管理孩子,随意孩子的作为,结果走以后,把人家弄得乱七八糟,那人家在也不喜欢你到他家做客了。
人要懂得什么是家里外头,方能遭人喜欢,到人家要客随主变,才能使主人滿意,那样才能受到人家的欢迎,否则遭人厌弃。
在上海快三十年了,我也入乡随俗了,除了别人诚心邀请,我很少去别人家,有的朋友认识很多年了,都不曾去过,最多是在外见面。
但不论生活在哪里,真的去人家家里做客,一定要懂得做客之道,不要在主人家到处走动,问这问那,除了是兄弟姐妹之间,尽量不要在主人家吃饭,以免给别人添麻烦。最多坐下来喝杯茶,聊会天,时间不必太长,一小时为宜。
再熟的朋友也要拘礼。无论多么亲近的亲朋好友,即使再熟至亲,也要讲礼节礼仪。民间谚语虽说“熟不拘礼 ”。但“熟”能拘礼,更能说明你有素养,懂礼貌。进门或入座以后,如遇主人端茶递水,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捧接,并表示感谢。
去人家家里做客,一定要穿着得体,从头到脚都得干净整洁,进门时,询问主人家是否有鞋套和客人专用的拖鞋,不带灰尘进门。不要穿主人家人的家居拖鞋,这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不论去亲戚或朋友家记得带上礼物:别以为这是繁文缛节,其实它是基本礼貌,空手而至的客人在成熟的人眼中就是不懂事。礼不在重,有情义即可,哪怕是带一点水果,也会展示出你的有心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如果在主人家吃饭,主人若提供公筷,一定用公筷夹菜,若不提供,也不必要求,有些主人会不开心,以为你嫌弃他做的菜,那就用自己的筷子在靠近自己面前菜的菜盘子边夹一点,千万不要翻动菜,也不要站起来夹菜,要斯文点吃饭吃菜。
收起不拘小节的行为,出言有尺,行为有度,懂言慎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你来我往中收获真挚可贵的感情,收到彼此尊重。
我则认为无事少做客少上别人的家门,在外见面也随性,无拘无束一些,公众场合可以到处走走,也没那么多繁文缛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