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松泉
儒家,虽然很难界定谁是创始人或鼻祖,但是各门派追求的境界都是"入世"。所谓入世,指的是做人做事要求奋发进取、待人真诚、勇于担当。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需",说的还是人的追求,即拿得起。在追求的过程中,讲究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志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励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得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爛珊处!
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最大的boss。一个巴掌便把孙猴子压了五百年,这是我们熟悉的佛祖如来。历史上,确实有佛祖释迦牟尼,他菩提树下悟道,并创建佛教,其个人更是一直“活在”芸芸众生心中。
佛家,追求的是"出世"讲究的是六根清静,四大皆空。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呢,是″不",合起来就是"人不"和"不人"。不人,就是无我也就是放下自我。人不,就是懂得拒绝清心寡欲。
在佛家看来,人的所有烦恼都来自欲望或对欲望的追求过程。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构成了欲望。只有超脱在自身以外的灵空世界,烦恼才可远离,即放得下。
唐代高僧青原行思,有一段关于人生三重境界的话~~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境界出得来进不去,第二重境界进得去出不来,第三重境界出得来进得去。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概括为三个字~想得开。
道字,走字底兜住一个首字。意为"走脑袋"或"脑袋走"。走脑袋,就是动脑子,得自然道法。脑袋走,就是适应自然依道行事。
冯友兰先生提出过道家的四重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即初为人时的混沌与盲从。二是功利境界,也就是常人所说的为功名利禄而主动思考积极行事。三是明道境界,多指利他的福祉行为。四是天地境界,就是视野投向万物之根本,天人合一。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这三句话,其实是蒙牛CEO牛根生说的。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句话: 带着出世的心态,凭借超世的眼界,去做入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