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考特·亚当斯有句名言:
“要建立系统,
而不是设定目标。”
建立系统关注在过程、在行为、在事情的原因,
而且还是长期主义在运动系统就等于获得了成功,
还可以在运行系统的时候体会进步,
体会在行为的过程中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运行系统就是成功,
系统优化也是成功,
运行系统过程中在各个方面获得的点点滴滴的进展也是成功,
运行系统过后获得的点滴成果也是成功。
还有运行系统也必然会带来结果,
这是系统和目标之间的练习也就是说良好的系统,
以及运行良好系统都会给人带来成果,
从而实现目标要说目标可能更多还在于结果,
而非原因。
还有其实也是可以下定建立某种
系统的目标的或者要培养某种行为的目标
这样目标也和系统产生了关联目标更多的是
短期的、结果的、非持续性在目标达成前是处于失败状态的,
目标达成后很可能就是停止行为的,目标有点像一个项目。
摘自《昨日的世界》
“戏剧、文学属于无害的嗜好”
要培养多项兴趣和爱好
戏剧、文学、写作、运动、养鱼等
也许就是属于无害的嗜好
有些嗜好就可能是明显有害的
比如赌博、嗜酒等
摘自《昨日的世界》
“看书是我们最主要的事”
作者中学生时代竟然对书这么的着迷
真的很令人惊讶
对比现在
可以理解的是
现代社会吸引青年人注意人
满足他们好奇心的途径实在
更加多样和便捷
比如网络、游戏、电视、手机等
可以这样来理解
茨威格中学时代用书籍和戏剧来满足
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然而现代社会则用网络、电视剧、电影等来满足
青年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道理是一样的
方法和方式则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摘自知乎
多巴胺和内啡肽追求快乐的方式
@
多巴胺带给人快乐
内啡肽同样也会带给人快乐
多巴胺的快乐比较容易、短期、而且多了可能有害
比如甜食、看电影、网络游戏等
内啡肽带给人的快乐来源于内在的成长
比如技能的提高、跑步、阅读、画画、唱歌等
这样的内啡肽释放更多地是心流的产生的原因
内啡肽产生不易
但是确能够给人带来长期的满足
从多巴胺和内啡肽产生的来源来看
自己就要选择能够带给自己快乐的方式
更多地追求内啡肽带给自己的快乐
¥
也就是说
许多事情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
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内啡肽的事情或兴趣或爱好才行
初中还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一到了高中
好像立马就变得现实起来了
眼里就剩下学习和成绩了
这样的一种感觉看似成熟了
其实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
则是某种程度上的退化了
天马行空
多姿多彩
逐渐变得规律
变得黑白起来了
摘自《昨日的世界》
“好奇又会鉴赏,
还有倾心喜爱的热情。
因为,
我们那股狂热劲是无限的”
@
青少年体验了狂热的激情吗
小学有吗
初中有吗
高中有吗
茨威格笔下的青少年的狂人激情
又是哪里来的呢?
对于文学、运动、音乐甚至科学
或者任何一方面的学问的激情
是多么的不容易
以至于长大以后
还需要特意学习如何调动起自己
对与事物的激情出来
摘自今日头条
“从小我们习惯了目标导向思维。”
其实我们一开始是不会有目标导向思维的
看看孩子们就知道了
他们只管玩,因为好玩
只管读书,因为好奇或有趣
小孩子心里从没有具体的目标
比如要读完几本书等等
只不过
长大了之后
渐渐就转变了
渐渐地有了目标导向思维了
比如暑期要读《红楼梦》等
英语或数学要取得多少的成绩等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
这叫做“成熟”
因为他有了具体的目标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他正在丧失人类最本质的能力
通过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行为的能力
目标导向思维确实有它适用的领域和范围,
但它解决不了我们真正的需求和价值。
1.只关注短期结果不管长期价值
2.目标只是果,不是因#
3.目标达成之前都是失败#
摘自今日头条
“从小我们习惯了目标导向思维。”
其实我们一开始是不会有目标导向思维的
看看孩子们就知道了
他们只管玩,因为好玩
只管读书,因为好奇或有趣
小孩子心里从没有具体的目标
比如要读完几本书等等
只不过
长大了之后
渐渐就转变了
渐渐地有了目标导向思维了
比如暑期要读《红楼梦》等
英语或数学要取得多少的成绩等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
这叫做“成熟”
因为他有了具体的目标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他正在丧失人类最本质的能力
通过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行为的能力
《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呆伯特
她是目标导向思维的人
我是系统或过程导向思维的人
两者可算各自比较极端的特征
但是两者往往会互相排斥
假如能够互相配合
比如目标导向思维的人确立目标
然后放手让过程导向思维的人来实现目标
就可以做到互相补充
前者设立目标并时刻监督目标的进度
但是不情绪干涉目标实现的过程和时间
后者尽管盯着目标
然后确保过程的正确执行
摘自《今日头条》
目标的适用领域1.项目型事务
2.指明方向
#
目标确确实实是有巨大价值
但也应该明确一点
目标也并非万能
它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同样的道理
“系统”也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是同样也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系统和目标可以互相中庸一点
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吃极端的态度
该适用系统就用系统
该适用目标就用目标
或者是使用系统来思考长期
使用目标来思考短中期
目标和系统可以和谐地共存于一个人的思维里
摘自《今日头条》
《系统价值》
感受到持续行动带来飞轮效应
系统的价值就在于
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中产生复利
@
这就是系统的价值所在
创造一个系统
优化系统
就可能到来飞轮效应
同时也就能够享受持续行动带来的复利
飞轮效应和持续行动带来的复利
有点像刻意练习的概念
刻意练习同样也需要持续行动
刻意练习会持续不断地成长
时间一久就可以带来行动的复利
如果行动的复利足够优化就可能
产生飞轮效应
这些都可以鬼纳入建立系统里
摘自《纳瓦尔宝典》
每个人都有一些做起来动力十足的事情,只是这些事因人而异
¥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事情,
做起来的时候动力十足
认识到这个事实
那接下来
自己去寻找这些事情
并持续地做下去就更加容易做得好
同样的道理
对于父母也要时刻注意寻找孩子那些
做起来动力十足的事情
并且允许孩子将来往这方面去发展
这对于孩子来说也同样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
耐心地寻找那些自己做起来感觉动力十足的事情
这样的做事动力属于内在驱动力
只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取得非凡的成绩
也才能令一个人过得幸福快乐
也就是说是否发现到自己做起来动力十足的事情
并持续地做这些事情
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
高中学习不仅仅是通向更高学校的途径
高中会学习英语、数学、语文、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
音乐、画画、还有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
这些内容满满的课程可以大大地增加
一个人认识世界
了解事情的能力
同时也逐渐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也就是说对于高中学习生活
要持一种学习知识的心态而来
要持富有激情地度过富有活力的青少年的生活而来
好好地享受和体验高中学习生活吧
不管怎么样
也想办法花点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体育、阅读、游戏、音乐、交朋友都行
同样也逐渐地培养起自己的几项兴趣爱好
也积极地把目光放在远方的灯塔上
比如学习语文为了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点燃
文学的激情和爱好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加理性和富有逻辑地认识世界
学习物理、化学其其他学科同样也可以采用
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放长眼光
把目光集中到更加远的地方
摘自《纳瓦尔宝典》年轻的时候我无比珍惜自由#自由#茨威格对自由也是极其的看中
黑塞也是如此
什么是自由呢?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也会有他心目中的定义
我也是能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自由对于我的意义
尤其是当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更是如此
对于一个向往自己的人来说
从事艺术或手艺或学术或文学的行为很可能会更加合适
但是不可否认一旦上述这些行为再加上指标和最后期限
或者是这些行为与金钱或职位或名誉相互产生关联的话
也会变得不自由了
那是不是说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选择自由的方式或不自由的方式呢?
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比如写医学论文,
可以看作是被迫的,
那就感觉不自由了
如果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或者是自己向自己及世界展示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一种方式
那就是自由的
对于学习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高中的学习
九个科目
需要学习和考核
如果以短期、功利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情
那就不是自由的
如果是以学习知识
用于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态度来进行学习
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促进自己成长的心态来学习也就是自由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
如果选择不自由的方式
可能就会产生消极的心态
如果选择自由的方式
那就是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
要学会控制理解事物的方式
刚刚尝试了再微信读书APP里面划线
并写下想法
感觉很奇妙
这是一个很好的做笔记的方式
方便更加有针对性的做笔记
同时方便以后复读或重读的时候
能够想起当初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摘自《纳瓦尔宝典》
你唯一真正拥有的就是时间。
从这点来看刷短视频
尤其是过滤一些没有价值的短视频
本身就是在极大的浪费时间
即使只有几分钟
也是令人不可忍受的
从这点来看就更加应该限制自己刷没有价值的短视频的时间了
一分钟都不行
想想有些事情其实也就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做好了
有时候就因为不愿意花几分钟去做
就让这件小事持续地占据自己的心智
从而不断地消耗自己的心智能量
也就是说即使几分钟也是可以做很有价值的事情
在家里、在路上、在单位、在开会
都不要轻视几分钟的时间
时间是唯一宝贵的东西
从这点来看
也要好好地思考要如何好好地
利用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了
刚刚才认识到自己限制刷短视频
其实就是在避免自己浪费时间
也就是说自己内心是有很强的信念
要把自己的时间花在有价值的地方
假如自己在一天内有什么时间浪费了时间
自己可能就会产生一点点自责了
自责就是自我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它提醒自己需要在某一些方面要有所反省和改变了
太过强烈的自责也完全没有必要
反而有害
今天下午又学会在QQ说说里面
使用#输入话题标题#这项功能
同时也尝试使用对某一个自己的说说进行
评论的功能
这个功能可以允许自己在任何时候
对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评论
这样就能够明显体现自己的思想是如何
不断地产生变化的
这台新的笔记本果然流畅了许多
屏幕确实也更加亮
只不过是键盘使用还不是很适应
但是慢慢地也会逐渐地适应吧
我感觉还是可以渐渐地使用这台华硕的笔记本的
就暂时把它放在旁边也是可以的
逐渐地在这台笔记本上也建立学习系统
比如微信读书、QQ说说等
还有一些笔记软件等
摘自《纳瓦尔宝典》
那些生活水平远远低于自己收入水平的人享受着一种自由
让自己的生活水平远远地低于自己的收入
这样的话
就得学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而自己也还能够
感觉到舒服
同时也要学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收入
从而产生生活水平远远低于收入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也是实现自由的一种途径
毕竟现实中
许多的不自由来源于经济的限制
假如经济没有问题
人就更加得可以获得自由了
然而什么可以成为财务自由呢?
那就是是让自己生活水平远远地低于收入的水平
毕竟假如收入大大提高了
然后支出也大大提高了
那也不能达到财务自由了
这也算是财务自由的另外一种解读吧
也可以解读为自由的其中一个方面的自由
刚刚想到了在写说说的时候
可以使用##话题的功能来给说说定标签或者关键词或者标题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
毕竟自己的每一个说说都基本只是说了一个话题或标签
使用自带的这个功能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摘自《纳瓦尔宝典》
根据自己的本能对环境做出反应
!!#本能应对#儿童时代的这种本领
根据自己的本能对环境作出反应
这是长大后
经过多少的自我觉察和学习
才逐渐意识到这是自己应该要追求的一项本领
而且这项本领是多么地稀缺和来之不易
确实也没有想到
在儿童时代就已经是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
只不过是
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
由于外界的影响
内在的欲望的影响
这样的一种影响逐渐地慢慢地
被掩藏起来
甚至是渐渐地丧失掉了
等到了年级逐渐长大了
等到了需要面对内在的自我意识的时候
等到了在现实世界遭遇到了挫折之后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省
才渐渐明白了
自己需要重新找回这样的一种本领
摘自《纳瓦尔宝典》
思维模式在我们做长期规划或者解决问题时是好事
!!
思考未来
是有价值的
表现在做长期规划或解决问题的时候
但是如果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思维
那就是过度
那就是有害的
会产生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也要辩证地看待反省过往和思考未来
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
对于焦虑和抑郁的关注
有可能会导致对于反省过往和思考未来
持一种仅有的负面的判断
这也是应当要避免的一种思维方式
摘自《纳瓦尔宝典》
陷入不受控制的思考,我想改掉这个习惯
!!#心猿#什么是“心猿”呢?
就是大脑不受控制的思考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
自己头脑里会有不受控制的思考的状态的
要练习自我觉知才能够观察到自己的心猿的存在
同时
也阐明了一点
大脑不受控制的思考是一种大脑思维的习惯
既然是习惯那就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思维习惯来代替
比如使用冥想的习惯来代替
可以说冥想就是心猿的对立面
还有就是心猿会影响自己体验幸福感
>> 陷入不受控制的思考,我想改掉这个习惯
摘自《纳瓦尔宝典》
现代斗争:
孤独的个体召唤出非人的意志力,
进行断食、冥想、锻炼……
对抗大批科学家和统计学家以充足的食物、
药物和电子屏幕为武器制造出的
垃圾食品、标题党新闻、无限的色情内容、
无穷无尽的游戏、令人上瘾的毒品。
来源《深度工作》无聊是很舒适的
是一项可以转化为一种可带来
丰厚汇报的技能
也就是说无聊本身是一种技能
同时无聊并不可怕
而且还可以是很舒适的
同时无聊这项技能还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
下班后一起去世界城
更改孩子的校服
还有到超市购买水果
顺便到快剪理了一个头发
孩子妈妈说现在高中了
不会再群里发作业了
但是她还是要想办法检查孩子的作业
预防他没有做作业
我跟她说监督也不是长久之计
关键还在于讲道理
让孩子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这才是根本的方法
她说我不会讲道理
我脾气暴躁
就会采用直接了当的方法
讲道理的事情还是要讲给你来做
我想也是
于孩子沟通道理的方面还是得由我来做
从这点也再一次说明
她崇尚直接了当的行动
我则是崇尚耐心地等待和沟通
这两种方式恰当地配合
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还有在学习上双方互相配合的方法
还可以用在将来的各个方面
工作、生活、学习、锻炼、社交等
写作的目的
一是为了分享
二是为了反思和总结
从而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