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收到一个故事号的第三篇过稿通知。
如果能如期发表,我就可以成为这个号的签约作者,公号界面上将会为我开辟一条专门的作者路径。
欣慰归欣慰,但并不兴奋,像被什么东西压抑着。
其实,为了试水,我前后一共投了5篇文章,全都过了初审,我还以为终于找到了开挂的入口,可惜高兴得太早了。
这5篇文章,发了第一篇,第二篇和最后一篇都收到了终审通知,那么问题来了,中间两篇去哪儿了?
我措辞小心地在微信上问了一下编辑。
编辑答复:另外两篇还在讨论中,因为意见不一致没出结果,需要耐心等待。
怕打扰编辑,草草谢过就结束了对话。
重读过终审的稿件,对比引起争议的两篇稿件,我大概猜测出了问题所在。
过审的稿件意蕴积极,无论故事情节多令人沮丧,最终人物和故事会洗白的。
而讨论中的稿件,结尾最终并没有消除弥漫其中的负面气息,比如绝望、比如堕落,这些东西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基调上就不对了。
正知正念正能量,是时代倡导的大方向。大方向偏了,媒体就要遭受被封的风险,编辑也是非常为难的。
我在写故事的时候,一味思考人物命运,思考人性的微妙和险恶,幻想用文字为善者快意恩仇,但忽略了文章是要闪烁一点光芒的。
说到底,这也不算什么“政治正确”,活着积极一点总没错。
我后悔草草结束了和编辑的对话,如果进一步试探一下,能得到一个确切的原因,那种豁然开朗比过稿更令人兴奋。
既然对话已经凉了,和编辑接不上了,就要自己闷葫芦想办法。
怎样能在写故事之前,就先行一步考虑到基调?
脑中自然给出一个答案:文章导言。
是啊,写导言,是匡正基调的最好方式。
我曾读过网易人间的一个编辑的文章,她建议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先写导言。
我也曾尝试过撰写导言,但关注的不是文章基调,而是文章的框架。
说实话,我写导言的动机并不纯,有为了提高写作技能的因素,但也不排除取悦编辑,请求垂怜的意味。
效果虽然非常好,但因为懒惰并没有坚持下来。
现在看来,文章导言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区区几百字的导言,不仅包含了文章主旨和框架,更突出了文章的立意。
“好文章的立意都是善良的。”这位编辑说。
不写导言,你不会意识到,原来你的文字是为了宣泄,是为了同仇敌忾,是为了给堕落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如果你认真写导言,就会意识到将要弥漫在文章中的一些鬼魅和阴影,并最终会设置合理的情节去消除它们。
新媒体不需要太复杂的东西,即使你想写复杂的东西,也要给读者一个简化的结果。
这不是不负责任,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
人生已然太沉重,阴云如影随形,干嘛不给人点希望呢?
所以,寥寥二三百字,为文章写一则积极的导言,让阳光先入为主,相信编辑大大也能感受到温暖。
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公号@冰雪溪,欢迎朋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