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鸡头米
鸡头米,又名芡实,我国早在西汉《史记》中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上品,梁代陶弘景曰:"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
鸡头米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是药、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鸡头米的叶子超大,比一般的荷叶还要大,平铺在水中,外围有一圈矮矮的边,犹如一个平底锅一样。且,叶子比较柔韧结实。
江南的夏天,比较闷热。顽皮的孩子们在水里玩累了,就爬到鸡头米叶子上,舒舒服服地躺一会儿。凉意沁人,水波不兴,是难得的一种享受。
以前为苏州葑门南塘所产鸡头米为最佳,在苏州有“南塘鸡头大塘藕”的美誉。清沈朝初《忆江南》云:“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鸡头米一般在中秋节前后上市。一上市,就受到市民们的极力推崇。几乎家家户户在中秋送礼的时候,都会选择鸡头米。这一现象,也成就了一项新的职业:剥鸡头米。
俗话说,鸡头好吃,壳难剥。鸡头米有着坚硬的外壳,用寻常的指甲去剥,是剥不开的。勤劳智慧的苏州人,发明了一个铜指甲套。铜指甲套又薄,又锋利,把指甲套套在拇指上,拿起一粒带壳的鸡头,轻轻一磕,莹润如白玉的鸡头米,就被剥出来了。三两个妇女凑在一起,剥鸡头,既热闹,还能赚点零花钱。中秋节前,往苏州葑门一带走走,总能看见,街头巷尾,有几个妇女在一起剥鸡头。
苏州的饮食偏向浓油重彩,可对于鸡头米的做法,却很简单,几乎都是白灼或者加入酒酿一起煮。水开后,汆入水里,基本开过两次就可以起锅了,再根据个人口味加糖,力求保持鸡头米最原始的滋味。这是因为,鸡头米,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它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功能。
西风乍起之时,来一碗桂花酒酿鸡头米,既香,又甜,还暖,想想,就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