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老师演讲会分享:人生中的任何问题都是为你而来,它是你的一个机会。
问题2、怎么样改变孩子结巴的习惯,怎么样告诉孩子和爸爸离婚的事实?
当孩子遇到某个困难的状况的时候,家长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压力在不断的侵蚀着你,你会处于很大的压力下,你的压力一层是担心孩子,还有就是婚姻的解体带来的压力,可能在经济上你也有压力,你真的是重重的压力,但是你似乎没有对这个有任何的关注,如果你不去关注这个的话,你的压力就会越积越多。
除非你愿意给自己一些时间,但你内在的焦虑,它起到什么作用,它会生成一团云雾,所以当这样的云雾笼罩你的时候,你就很难可以清晰的思考,所以在你能够为儿子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得先照顾一下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第一步就是你其实自己是处在多大的压力之下,一个真的被压力压得不行的话,对他的儿子带来不了多大的帮助,孩子很聪明,当他看见妈妈不快乐的时候,他就会很担心,他感觉妈妈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他会很担心,如果你能照顾一下你自己的焦虑的话,你现在试着从哪个地方来给孩子做出回应呢?你在是这,出自于焦虑的给孩子回应,但是这个焦虑里面是没有任何的智慧的。
你现在都在这个防卫圈里,试图去控制人生的地方,我的人生当中有很多事件,当我们觉得一个问题,在威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非常的想要去防卫,很想要去自我保护,所以你跟孩子的沟通就出自于这些,那你看这边,因为感觉自己真的很脆弱,那脆弱真的就觉得好可怕,让你不断的往外跑,也试图从这个地方去做沟通,所以你儿子听到的就是你的焦虑,你的恐惧,那你先做什么会比较好呢。
其实孩子被设计出来,就是专门要让家长感觉到无力又无助的,每个孩子都是要这样设计的,让家长觉得失控的,可能家长会想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不会这样了,但是可能孩子到了20多岁,总有新的问题冒出来,你也完全没有办法要去做点什么,所以你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说惩罚,威胁,或者是贿赂,讨价还价,或者用威慑力镇住了,或者是送他们去找心理医生,去找家教。
比如说孩子讨厌上学,你就给他请很多家教,这个真的不是什么好主意啊,因为我们自己感觉很无力,就越给孩子施加压力,那为什么不干脆告诉孩子,你迷失了,你很无助,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呀?因为我们会想说,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意义就在这,当你允许自己去感受自己的人性面的时候,是的,我感觉到我很无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不知道对我的孩子什么是最好的,就让自己坍塌,在这个无助里面,真的让自己去意识到,其实自己有多么的无力,无助,同时又不对他起任何反应,哪怕你有时候会哭泣,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那你继续在这里面穿越的时候,会有一个突破的点,在这个点触碰到你的本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清晰都在这个本质里,那你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内心也在本质里,那你就可以是耐心的,不会那么心慌了。
所以在你这样境况中的母亲,你要去关注的最好的地方,要不然就是脆弱,要不然就是中间的本质,有时候真的就在那里,就要在那里坐一个小时去感受那种无力感,经常会在老师所说的这个位置,如果你感觉在这里的话,你就把手放在身体的这个部位,你就不断的让自己放松,不断的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感觉上,直到自己感觉平和了,平稳了,在那样的状态上,在直觉里。
只要你需要另一个人来把你的重要性给你,那你就身处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关系里面。会跟你在这里相遇。
当我们越对孩子的行为起反应的时候,那种状况就会不断的持续,所以我们真的能做的,就是退回到我们的内在。
我们的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会把家庭的担子背起来,每个孩子都是这样, 当一个孩子看到家中不和谐的时候,他就会作一个承担者角色,他们就会承担,去缓解家中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会这么做,你现在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受害者,在那样看待他。
因为你跟他沟通的时候,他都是可以看得到的,而所有的传递出去的是你在把他当一个受害者,所以你看见儿子在内在的脆弱,同时想要去拯救他,想要他不去触碰那个脆弱,但是这样的做法只是在强化着不要去触碰这个脆弱。
各位能为自己的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真的看见她的美好,尤其是在他有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当你想要去拯救它,或者是改变他的时候,那重要的反而是你真正看见他,去真的看见她不是一个受害者,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存在,他在面对着人生中众多的挑战中的一个,那我们会为自己的子女担忧,这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有帮助的,就是能够认出孩子的美好,同时对着她的美好来跟他沟通,去鼓励她的美好,更多的涌现,因为当孩子被鼓励的时候,它才会茁壮的成长,事实上,鼓励对于孩子等于是他的粮食,但是我所讲的鼓励,不是讲一大堆的道理,不是积极正面的想法,鼓励,是对着他们内在的本质去沟通,而且当你真的这样做的时候,孩子能够在你的声音里面听得见你的爱,很显然,我们没有百分之百这样做,但是其实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我们对自己所能做的最坏的事情就是将孩子的当成受害者。
成志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