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从带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出发,抓学习、抓宣讲、抓落实,才能更好地把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端、最前沿,是“中国之治”的根基。党的二十大为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平台,畅通居民诉求渠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古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善于从小处着眼,从末端发力,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在堵点源头求突破,用好用活“微治理”,谱写基层社会更加和谐有序、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大文章”。
“微治理”需要把稳“火车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火车头”,做好微治理的大文章就是要将“火车头”往基层延伸,向群众延伸。由村党组织引领,每个村民小组建立“微组织”,同时建立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红白理事会、青年志愿者等志愿组织,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末梢,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
“微治理”需要瞄准“烦心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做好“微治理”的“大文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瞄准人民群众关心的“鸡毛蒜皮”,从群众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群众心中有盼,我们就要想法去干,群众哪里有难,工作就要往哪里施展。坚持落细落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公路难修”“饮水难治”“有病难医”“矛盾难解”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微治理”需要拧紧“安全阀”。小洞不补,大洞受苦。针眼大的窟窿可以透过斗大的风。加强基层微治理,就是要善于从细微的隐患排起、从细微的漏洞补起、拧紧基层干部廉洁、基层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阀”。 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防”,织密监督防空网, 实施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评议员、 财务监督员、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员、村务监督员的“六员监控”堵塞微小漏洞,防止蚁穴扩大,及时消灭隐患于萌芽之中,把安全风险、治安风险、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微治理”需要尊重“主人翁”。“事情办不办,村民说了算”。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基层治理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基层治理形成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做好“微治理”,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权、表达权、决定权和监督权/治 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善于从细微着眼、从细微出发、从细微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解决一个又一个基层社会的“微痛点”,把基层治理的“大文章”写得更加管用、更加出彩,打造一个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注重发挥自治强基作用,努力使基层群众自治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作为一名基层的青年干部,我们处在工作的第一线,这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在实践中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