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的依旧是《诗经·国风·周南》,这次是《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都说《诗经》擅于叠词叠句,显然这篇是个典型的叠词叠句诗。此诗一共三章,每章四句。同样也是前两句描写,后两句抒情的形式。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民歌。
再说说关于其他。单看这一首诗,我们首先在诗中读出来的情感应该就是,“描写的打猎情景,然后对公侯领导下的武士英勇的赞扬”。可以了解到的是,这首诗是在公侯武士打猎时创作的,有人曾经说过,“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所以,这次狩猎对象就是凶猛的老虎,所以将兔罝结的扎扎实实。这样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武士们在面对战争时的肃穆认真,虽说表面是在歌颂武士在狩猎时的英勇,但很难不让人们联想到当时的动乱和武士的勇猛。历史也证明,当时为公侯出征的都是优秀的武士,所以可以上战场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他们态度上严肃、行为上忠诚,是公侯的“干城”“好仇”和“腹心”。
这首诗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即“春秋无义战”。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值得现代人去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