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阿列克西耶维奇,白俄罗斯女作家,以独特风格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是“她的复调式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纪念。”
正月初二,读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春节期间读这本书有点氛围不搭,但对于书中涉及的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却正相宜:当他们都正享受着亲情、友情、爱情时,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已经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在他们的记忆中,那就是世界的末日,也是他们人生的拐点。
1986年4月26日凌晨,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灾难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该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2006年4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核辐射,让27万人罹患癌症,9.3万人死亡。酿成了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灾难。事故后遗症图片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作者用一个个当事人的口述,以当事人的亲身体验,描述了一个个可怕的经历。作者以对人类的深刻悲悯,对受难者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作者也在困惑,究竟是谁该对这一切负责?政府发布的信息是:情况已经控制,辐射在可接受范围;原定的五一节大游行,地方政府也不敢取消,无数的人群就在高达几千倍的核辐射中游行,孩子们在充满核辐射的沙子上嬉戏,大人们在充满核辐射的河水中游泳......极权政治下,老百姓的生命简直就是草芥。信息被封锁,知道真相的人们被封闭。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苦难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只有具体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苦难才触手可及。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余波犹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清醒过来的人们,会看得更真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随着我国国内能源消耗的加剧,国内的核电站也越来越多。下图是已建成使用的核电站:
2017年2月13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接受专访时表示,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基本确定,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从最新的规划来看,核电站将从沿海向国内纵深发展,覆盖中国经济、人口主体区域。这些区域,无法承受任何可能的风险。从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来看,大多数媒体都说核电站安全、高效、清洁,不仅可抗9级地震,外层还可以防如A380那类大飞机冲撞、爆炸等,里层可以防放射性事故,值得大干快上,却对各种潜在的风险避而不谈。我们有没有对核电站周边老百姓的核安全教育?有没有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没有未来停产封存措施?如果核电站事故污染了长江,中国几亿人的饮用水源从何而来?
日本福岛核电站建成后,事故不断。2011年3月12日,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随后发生爆炸,大量遭核污染的水流入大海。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宣布将在2022年永久放弃所有的核电站。德国的弃核政策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其他欧洲国家。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同样计划放弃或缩减核能的欧洲国家还有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保持不拥有核电承诺的国家有爱尔兰和意大利。道法自然。放弃,就是回归自然。
切尔诺贝利的魔鬼,暂时被围困在石棺中,但石棺也会有崩塌的一天。真到了那一天,恶魔还会张开吃人的大嘴,对着人类虎视眈眈。遍地开花的核电站,已经成为一把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香樟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