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规则意识的孩子,说是一颗定时炸弹也不过分。一般来说,这些熊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往往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1. 规则意识淡薄:孩子们天生没有规则意识,如果他们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那便成了熊孩子。
由于天性中的好奇或兴趣冲动,他们做起事来通常不会考虑后果,以至于常常闯祸。
2. 有一定规则意识但是自控能力较差:家长的教育有时并未起到良好效果——道理都懂,可是孩子就是做不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幼儿的坚持性和自控力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法像成人一样控制好自己的言行。
3.性格中的逆反心理等特质在作怪:如今,孩子们人小鬼大,自主性变得更强,逆反心理也更严重。
很多时候,家长苦口婆心劝导,可是一些孩子不管不顾,甚至还非要做出相反行为来气父母,并以此为乐。
此外,气质、性格、性别也在其中起到一些影响。例如,顽皮外向的孩子违背父母管教的现象会多一些,而文静内向的孩子遵从父母教导会多一些;男孩子违规现象多一些,女孩子则规规矩矩多一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帮助孩子在生命的初期树立健康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家长的职责所在。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就这个问题总结了下面几条规则:
1. 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言行:若孩子动辄争抢玩具,打骂其他小朋友,家长们要注意了。
首先,要明确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非常没有礼貌。然后,让孩子去进行反思,为什么这么做不对,以后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爸爸妈妈应耐心引导和适时鼓励。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条规矩。如此,孩子可以更好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后更加理性的对待人和物。
2.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不侵犯他人的东西 ( 物权规则 ) :当孩子的东西被别的孩子抢了,难免会哇哇大哭。这时候,家长要及时教育,教会孩子区分“我的”“你的”,帮助他建立起自己和他人的界限。这样孩子就能很好懂得“我的东西”我来支配,别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3. 物品从哪拿来用完要放回原处 ( 归位规则 ): 从小培养孩子归位规则,可以帮助其拥有不错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创造力也有所帮助。此外,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后,今后做事会井井有条,生活也更加整洁。
4.玩具等其他公共物品,谁先取得谁先用(等待规则):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常常会引发争抢玩具大战,因此而闹得不可开交。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家长平时要给孩子立规矩,让他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这个规则可以防止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让他明白在别人先取得东西时自己应耐心等待,同时有利于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
5. 尊重他人,不可以随意打扰他人:尊重长辈、尊重朋友到尊重陌生人,教育孩子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可以随意打断,公共场所不能发出太大噪音打扰他人……这么做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时更有优势。
6. 勇于承认错误,也可以要求别人道歉:教育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帮助其在今后更有担当。若是家长错怪了孩子,一定要及时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会更乐意守规矩。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无条件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彻底的放养,没人照顾,更没人管,天性算是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最后的结果,以悲剧收场,连最正常的成长都无法完成。
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但孩子的自律意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可能到最后,不是孩子控制了命运,而是手机控制了孩子。
不懂得自律的孩子,是永远不会有未来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丧失最基本的控制力。在将来,这样的孩子没有任何竞争力。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他们肯定没想到,放养的背后,一定是熊,一定是任性,没有例外。
西方的教育方法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 独立自由地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
看吧,被你们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背后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