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访关系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什么关系呢?不是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不是律师与案主的关系,是联盟盟友关系。
大概相当于两个人联合起来,设定关于一个人(来访)未来的目标,探讨使用什么方案,维持好联盟内部的关系,处理好界限和移情。
这段关系是有亲密深度的,但不能逾越某种界限,需要在框架里,寻找出合适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咨询同盟越坚固,咨询效果越好。同时这也和来访的社交能力和社会支持有关系。
前两天听果果老师讲道:心理咨询,一个关键点是:要看来访者的悟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理是道理,没有自己的体悟,道理就是废话。
可能每个人都听过聆听很重要,但真正体悟到了之后,这才成为自己的道理,没有体悟到,那就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一句话而已。
心理咨询的核心本质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师只是辅助者,来访者最终要自己走出他的困境,要自己面对一切,承担责任。
咨询师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觉察到他目前的困境,然后和他探索一条适合他自己的独特应对方式,合适有效的。
人就需要悟性,如果悟性不够,就只能增加疗程,增加时间,增加话费。其实心理咨询师挺欢迎这种悟性不够的人,因为这样才一直有生意。
不想努力
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觉察力增强了,对自己有更多的觉知。我最近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时不时的不想努力,时不时的沮丧,时不时的想放弃,想躺平,摸鱼不想上班。
昨天又一次面试不成功,感觉很无力。好像碰到了一个强大坚硬,又无法抵抗的现实,其实我感觉到面试官挺欣赏我的,只是各自的需求不同。
然后下午相亲又失败,每个人对爱情和想要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
这些挫败都在告诉我,好像我不太好。而我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我觉得我还挺好的。我应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这本身给我带来了痛苦,我不愿意接受它,又给我带来痛苦。这两个痛苦叠在一起,让我感觉很无力,就坐在那,什么都不想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什么都没干,玩了一下午手机,刷了一下午视频,但依然感觉自己很累。在朋友问我,你做什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但我感觉,最近做废物这件事情,竞争也挺激烈的,大家都说自己是废物。我可能会竞争失败,毕竟我最擅长一蹶不振了。
不想努力是种什么病,我想治一下。我就想躺平,想什么都不干。但现实中依然每天听课,不断学习写作,感觉错过一堂课,就像错过一个世界,有一天没有写作,就对不起自己。
现实中的我,跟大家一样卷,卷的非常厉害。也有时会非常累,什么都不想干,觉得做个废物也挺好的,虽然竞争也激烈。
还要很强的社交支持,父母的背景,自己的能力,也决定了有没有资格做个废物。我觉得这可以成为我的次级目标,做一个快乐的废物。
如果选择沮丧,什么都是理由,选择积极,也会有各种理由。只要自己愿意找,生活其实就是选择看什么,选择怎么做。
本来还想写一下,下一部分的内容,但看了书之后,发现好长又不想写了,明天写吧。可能人类的本质,就是下次一定,明天再做。
今天不能看到收益的事情,就明天行动,明天再说,甚至不愿意行动。现状会影响预期,进而影响行动。
编不下去了,谢谢你的欣赏,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