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偶然看了一部电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很久以前就听说这部电影很好看,终于有机会看到了。剧情很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提到的《查令街84号》这本书。
我立刻去搜索了影片介绍,原来这部电影就是导演看完《查令街84号》才构思出来的。接下来我下载《查令街84号》的电子版,熬夜看完了整本书。
书的篇幅很短,才212页。内容是一位纽约市的穷作家海莲与伦敦一家出售绝版图书的书店店员及其家人与邻居们的通信。
张德芬老师曾说,现实生活中的悲剧远比荧幕上要悲惨的多。我看到这本书想说,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也并不比电视里逊色。通过书信中的文字,我能感受到纸面传递着的友谊以及双方对书与文字的热爱。这友谊延续了二十年,甚至影响了更多的人。至今,许多爱书人去到伦敦一定要去查令十字街84号,虽然那里已经不是书店。
许多人评论说海莲的性格十分有特色。她是跳脱的,活泼的。她在书信中很有礼貌,但有时也会嗔怪书店的店员没有找来她想要的书或有好书还要问她的意见,颇有撒娇之态,只有对着老朋友才会这么真实的展现自己。她的文字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嬉笑嗔责,洒脱的活出了自己。她自由的做着她所热爱的的事,过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显然她是热爱读书,热爱文学的,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看的出来她还是很快乐。她的善良和大方也促进了他们的友谊。海莲知道书店的店员们饱受战乱后物资匮乏的痛苦。尽管自己经济也不宽裕,她还是经常寄一些物品给他们,大多是吃的,而且她还觉得自己赚了,因为一本好书能陪她度过漫漫寒冬,一箱吃的却几天就吃完了,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海莲的内心是深爱书的。这种善举令大家一致很感动。我能想象,在生活中海莲也是个人缘很好的人。
许多人说海莲与书店的店长之间的情谊是爱情。我却不这么认为。海莲与店员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跟店长之间的还要多。她对每个人的关心都是一样的。我想她与店长和店员之间是惺惺相惜,是朋友,是知己。从店员和店长的书信中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于文学都非常的了解,大家的文字都很舒畅。大家与海莲因为书而结识,因为爱书而彼此欣赏和关心,又因为脾气性格投缘而结下了长久的友谊。
最后,店长去世了,海莲终于来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她来了,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但店长却永远的走了。他们通信了二十年,却从没有见过面,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也成为了后世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