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拥有远大志向的同时,更要有着眼于眼前的方法手段,就同于我们从事于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国家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政策导向。也要把握国家教育"立德树人"的方针,更不能偏离教育改革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的育人蓝图。如今的教育改革也已经不是单单的素质教育了,它更肩负着德育为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的重任。不仅要“授于业,解于惑”,更要让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也要学生负学的责任。
如何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合一呢?特别是近年来,受快乐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大不如前,学习的劲头大不如前,学生的纪律大不如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大不如前。面对此类种种,更需要我们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首先,这就要求从事教育的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更要求我们在熟悉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多读书,读好书来丰富自己的阅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时间。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课程和讲座、与人交流等方法,让我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与时俱进,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在理解、掌握、引导本课时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读书的品位,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减负提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来实施“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从而让教师们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那我们就能做到费少力而成功多的教学合而为一了。
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才能让我们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立德树人变为现实,培育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