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天之骄子,没有过目不忘,没有一目十行。有的是一句话要看三四遍,但大脑依然想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只好选择继续往下看,期待作者提供简单易懂的案例能让我“懂”一些。
如果是我熟悉的领域,或者有过切身经历和感慨,又或者是极其简单的科普读物,比如幼儿读物,那么我可以轻易理解。
如果,不幸,是我刚接触的领域,比如几个月前开始看《毛选》,正文第一页,看了一行,换手机查单词,又看了一行,查另一个单词。半小时过去了,看了几句话,不知道什么意思,手机查了好些个词,以及个别拼音。休息两小时再回来阅读,拿出笔,把刚才查的单词理解成几个字,在页面找个空白地方,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上去,方便回头查看。毕竟有些词,我得来回看不下十遍才能记住。
最近,终于准备正式开始看《资本论》了,直接从正文开始。一行……这次倒是没有不懂的词和字了,这次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就是读不懂。全新的领域,新的开始。和《毛选》一样,前几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每日一小段文字,几天能翻一页。
除了阅读理解慢,同时伴有轻微头疼,感官是“闷”的感觉,包括嗓子都感觉被卡住了。
以上我所说的,是在我摸清了自己学习新领域的规律后,心平气和的记录,而之前,我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是不是天生很差劲。
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思维的扩宽,我慢慢懂了,是因为我在部分领域的积累量几乎为零。这个零表示,即使是看电视、聊天,毫无相关内容,只是偶尔听说过一两个相关词,就再无其他。
用个反证来证明我对自己的认知的正确。
当阅读《资本论》导致我处于懵的状态时,拿出手机打开网络爽文,一目十行,阅读感是丝滑的,目光所及的文字和内容都进入大脑了。
把自己逗乐了。
所以呀,我不是天子骄子,我只是个普通的人,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水滴石穿,需要厚积薄发,需要在前期磨难中认识自己、稳定心神、积累经验,而后也只是慢慢的收获,所谓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