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门去火车站的地铁上,闭目养神,不知道想起什么,眼泪突然涌出来,热乎乎地流淌着,止不住,还好戴着口罩,我也不拿出纸巾擦,任由眼泪流进口罩内,渐渐感受到口罩的潮湿,一直到中午到达上海,想起来仍然眼泪汪汪。时间总是飞逝,来不及矫情,理论课上,老师讲温尼科特“母亲情绪低落,感受到挫折不回应婴儿。那么他就会为这情绪所压倒,并且把这些摄入内心,将带来稳定人格塑造的失败。”回忆昨晚体验中和老师讲到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内化的不合格的父母对自己人格的形成和出处害怕攻击害怕吵架害怕冲突的退缩和无法言语化,终究影响了人格的自我认同,自卑与羞耻的揭开带来的无处安放的自己。“只有被足够好的抱持,婴儿才能发展整合的能力,和“我存在”的感觉”。经历半生的50岁的我,刚刚在这条路上。
技术课的感觉就是~时间总是太快。老师的经验丰富,结合案例和书中的理论,手把手地教我们评估和实操个案。“负性的能力(无为),咨询师要能在不确定中呆得住。干预不要太早,以理论作为背景的目标,无意识的沟通与觉察。“坏妈妈”的形象大都推到了继母。老师建议我们多看童话故事,从童话中感受无意识的关系和冲突。“中年危机”,是对衰老与丧失的恐惧,与初恋联系,是渴望回到自己初恋时的状态。“倾听”的技术,保持开放的倾听和觉察,不急于给予归因,给予更多的可能性。CC课上,讨论更加深入,场的动力因来访的来访的变化而起伏不定,扰动着大家,每个人不同的视角在“拼图”着这个来访。只有自己体验才会感受到来访的体验。一切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