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验的持续强化作用,我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早已经形成了某种或某类人、事、物“应该”甚至“必定”会“是什么”或“是那样”的印象判定和固有观念。这一方面或许因为这些印象判定和固有观念确实反映了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法则、逻辑、机理,因而也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对出现的新事物或新问题予以迅速地定义、定性、定位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而同时更会诱使我们以旧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与思考未曾接触过的人、事、物,并以成见或偏见的视角来看待与对待这些人、事、物,从而极容易易误导我们走入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或故步自封、执迷不悟之途。
此乃人性弱点在我们看待和对待经验问题上集中而具体的反映,也是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处处须加以竭力避免的。
因此,即使我们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经验十分丰富,也应以谦谨为本、警醒为要、虚心为重,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新的东西,并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务求做到多一些试验、体验、检验而少一些臆断、武断、妄断。
经验的最大用处是能使我们对事情的结果有一个比较合乎情理的预判或预期,并对达成这一结果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预备或预控。
经验来自于对实践认识的积累与升华,也直接指导和服务于实践。经验是理论的雏形,是理性的结晶;理论和理性是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
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来积累和发展更好、更多、更新的经验而存在的。
不能指导人们通过实践以积累更好、更多、更新经验的理论,其本身既不能得以证明、也难以发展、更失去了存在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但是,在现实的管理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许多人所积累或拥有的经验虽然既未必是理论性的、明示性的,也未必是系统性的、条理性的,更未必是深刻性的、普适性的,却不可由此认定它是不科学的、没价值的、无意义的。这乃是缘于它毕竟是人类社会活动、生活体验、工作历练的升华,因而也必然是非常宝贵的、非常鲜活的、非常管用的“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