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感悟|音乐的世界需要真诚

              音乐的世界里需要真诚

        最初对音乐的记忆来自于一首《小草》,听写歌词,检测对汉字的识别能力,简单的曲调里,音乐此刻似乎成了背景。再之后捧着手机,一句一句认真听写下来,听不清就多听几遍,一定要把歌学下来。我一直怀念那时恭谨、小心翼翼的自己对音乐纯粹的喜爱。

        音乐鉴赏课向我打开了音乐的另一扇大门,我开始试着听没有歌词的曲调。像大多数人年轻人一样,我们听流行歌往往因为其独特的节奏或是优美的歌词符合了心境。纯音乐却是难以听出其中蕴含的真正情感,而更多地沦为背景。民歌,在热闹的节日时听到才觉此情应景。戏剧、歌舞剧鲜少专门找一番空闲坐下静静观看。

        将音乐作为背景,观看《梁祝》电视剧时,我所感动的是对情节的感触,而缠绵的音乐催化了这种感情;观看《日出》时,我也因建筑工地上劳动的号子背景所渲染的氛围而深感压抑;《茉莉花》小调作为中国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民歌,优美的曲调点燃了我翩翩起舞的思维;歌舞剧《猫》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我开始学着听音乐时,不仅仅是把它作为背景。

        有人说读书是件没有门槛的事情,音乐也是如此。走在街头,无论是流浪汉还是绅士淑女,音乐响起时,所馈赠给耳朵的是同样的盛餐。只是心境的不同导致了我们感受的不同。不同的国家语言虽然不通,但却可以从音乐中听到相同的情感,这是音乐的低门槛、泛交流。有人会问:“低门槛不是意味着廉价吗?”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廉价,它所代表的是宽容,是尊严,是真诚,是人类对美最普遍的欣赏,是无论生活怎样也能击鼓而歌的态度。

        一个人对音乐的态度往往反映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不符合自己审美的音乐随意评论,嬉笑打哈,这样的人对生活的不如意能说是真诚积极的吗?音乐背后是作曲家、作词家所倾注的感情,是一段名为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尤其是经典作品,怎能随意亵渎?

        面对喜欢的音乐,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某个雪下的夜晚就着火炉与烈酒品味一番。任屋外严冬苦寒,雪地上脚印辗转,屋内物人俱暖。我始终认为穿越几十年的时空,甚至是几百年、上千年,不同的人同样的情感,对音乐同样的理解,是人类感性认识存在的一件奇妙无比的事。面对不喜欢的音乐,或许是我们心境未到,不解其中心酸苦甜,怀着观赏与包容的眼光,雅俗共赏,任它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皆是一段时期一部分人类感情的载体。

        所以,不妨下次邀请音乐来做客,真诚地问声好,沏杯茶,拉把椅子,坐在对面,说一声,“这一次你讲,我认真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星期一现象 又是周一,面对收上来的作业,头都大了,有些作业简直是惨不忍睹,抄写错误的、书写烂的、少写的、不写的,一...
    行走的教育阅读 263评论 0 0
  • 那是星期六,我在家整理房间。最近我特别喜欢收拾我屋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因为它们堆放着我很久以前保留下来的小物品。也...
    星羽mz阅读 265评论 0 2
  • 七月份的尾巴,你是狮子座,八月份的前奏,你是狮子座。八年前的八月我守在电视机前看快乐女声,听曾轶可唱《狮子座》,听...
    复古刘海阅读 496评论 7 3
  • 上个礼拜,我刚刚从上一家公司离职 有一个“网友”,不知道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 于是开始了对我的各种关心 “大余,怎么...
    大余说阅读 618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