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参加了2022年广东省河源市“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培训课程模块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培养与学生评价;(2)学校治理与学校评价;(3)政府履职与用人评价;(4)教师素养与教师评价;(5)教育改革形势任务;(6)教育评价改革政策与理论。我挑选了我感兴趣的全面培养与学生评价这一模块的内容来学习,这一模块包括(1)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体系;(2)高考新政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基于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育人;(4)脑科学与儿童学习能力培养;(5)如何实施学习评价?(6)“四维评价”——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7)学校德育评价的理念与实践;(8)让学校艺术教育回归以美育人本位;(9)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10)美育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11)“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的校本规划和办学特色;(12)坚持立德树人 落实五育并举这12个主题的内容。认真,耐心听完,从中获益匪浅。下面,我就其中第(7)个学习内容:学校德育评价的理念与实践来谈谈我的感受与收获。
这个内容的主讲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班建武院长给我们作的培训报告。他从“德育评价评什么”,“如何评德”“如何评育”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德育评价的是什么呢?班院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德育,换句话说,就是育德的实践活动,德育,简而言之,就是德和育的相加,那么评德,实际上德育的效果,可以从学生的品德观之一二;德育如何实施,这就德育过程的科学性。评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评育的主要对象则是老师,不同的对象,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应相同。其中,德育难评价,因为更多指向德育的结果,也就是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评价;而从育的角度,跟教学管理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好评价。
二、如何评德。品德评价的难点是什么呢?班院长从3个方面谈了品德评价的难点:(1)知行统一问题,注意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考察;评价过程中,如何确保知和行的统一性是难点所在。在现实社会中,道德认知转变为道德行为并不是线性直接的因果关系,中间还有很多变量在影响内在一致性。因为道德评价不能把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作为两个单独的变量进行评价,而许考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影响变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从道德评价需要考虑相关影响的因素的影响,另外,还需考虑学生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权重。
(2)知情行的权重:注意品德的整体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不同的维度评价结果如何使用?道德评价几乎很难通过分门别类的评价来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
(3)品德的社会称许性:情景化、他者话,测谎题。道德评价容易出现社会称许性问题。何为之社会称许性,学生在回答量表时,回答的不是真实答案,回答的是社会对他的期待,而其他学科,不存在社会称许性问题。而解决这个难点问题,可以从情景化,测谎仪,他者化(不直接问学生自己的评价,而问其他人)。
(4)品德评价的两大要素:思想道德内容和品德的心理结构(认知、态度、行为表现等)。班院长还通过举例对比中国和西方的道德评价区别来。
三、如何评育。班院长从目前学校中存在的三种德育形态来展开论述。直接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教育目的;间接德育:教育内容上客观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隐形德育:教学文化(行为、组织方式)对学生品德的影响,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体系的挖掘。
德育过程中,我们需要打破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第一步,我们是怎样备课。我是怎样管理班级的,第二步,我为什么要这样备课,我为什么会这样管理班级;第三步,这样备课,我感受如何,这样管理班级,我感受如何?陈述主体的感受与唤醒主体的意识;第四步,我还可以怎样备课,我还可以怎样管理班级;第五步,我备课可以从什么地方改,我班级管理可以从什么地方改。在我以后的备课、管班中积极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