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故事,说原型。今天我们来看一篇来自于《搜神后记》中“白水素女”的故事。其实在中国神话故事的庞大体系中,神仙鬼怪与人类产生爱情的主题几乎是俯拾皆是,往往一篇故事,神仙妖魔、飞禽走兽,甚至山石花草,都可在这人间世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今天所谈的故事亦不例外,“白水素女”的故事剧情其实非常简单,一位自幼父母双亡的穷小子,因自己的勤恳踏实,拼搏进取感动天帝,于是乎天帝派出神女暗中相助,后因主人公发现了神女的身份,神女不得已返回天界,但主人公确在神女的帮助下功成名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篇“白水素女”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田螺姑娘”的故事。
从荣格的理论来看,那些承载着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原型力量的客观载体可称作“意象体”。而如果不具备此种象征性的意义,仅可看作一般性的“符号”。一篇故事亦是如此,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情节如果仅从表层意义来体会,他们仅是创作者笔下的一堆文字符号,这些符号通过戏剧性的组织,为千千万万的阅读者带去了不同的情绪体验。但正如分析心理学所强调的一样,一切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等都是人类心灵深处原型意象的表达。我们看到一篇故事,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阅读,而应让自己的心与故事中的原型意象相互链接,深入到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浩瀚世界中,来一场自我照见的心灵之旅。
这篇“白水素女”,情节简单,主题也非常鲜明,即只要你勤恳努力,心地善良,就连上天都会帮助你。但正所谓“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事之象,以及其象后之意,则需要我们深刻的体察。如果你仔细阅读这篇故事,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不展现出心灵原型的力量。故事开篇便说明,主人公谢端家境贫寒,年至十七八也没有找到媳妇,邻居们看其勤恳,为人踏实,所以都来帮忙,但还是找不到媳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谢端家境贫寒。
我们可以来想一下,勤劳肯干与为人踏实,本是美德,但为何勤劳肯干的谢端依然家境贫寒呢。在这里,勤恳踏实、吃苦耐劳是邻人对于主人公“自我”的一种客观性评价,而这种客观的评价亦可以看成是谢端的一种生存模式,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这种所谓客观性的自我恰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格面具的体现。从故事中可知谢端自幼父母双亡,这很有可能导致在其幼年早期,无法建立起良性的依恋关系,这种安全感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其心灵的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生存,其过度认同自己的人格面具,从而使其内心能量处于停滞状态,自我发展受阻。因此主人公没有足够的内心能量支持其在现实中改变自己的生活。但问题产生的时刻,也恰是出现改变契机的时刻。
主人公在意识层面无法解决当下的“困境”,但心灵的能量是一定要流动起来的,谢端内心被阻滞的能量无法前进,便深入潜意识的疆域寻求解决之道。故事中提到“天帝”可怜其经历,隧派“白水素女”前来相助。在此时刻,这里的“天帝”我们可看作是谢端自性的原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两大驱力,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前者推动人类创造与繁衍,生生不息,而后者则驱使人导向死亡,进行毁灭与破坏。而荣格却认为自我最大的驱力则是对自性原型的实现。进入主人公潜意识深处的心理能量,通过自性“天帝”,激活自己女性的或者说阴性的创造之力,与其意识层面的所谓勤恳踏实的男性力量相互平衡,自我得以完善,从而获得改变现实的力量。 荣格认为,即使在男性心中亦有女性的特质,或者说女性的原型,而这种男性心中的女性原型被其称为“阿尼玛”。而荣格的学生诺伊曼也在其心理发展理论中将人类潜意识所蕴含的能量称作“阴性”或“女性能量”,而把人类意识层面的心理能量称作“阳性”或“男性能量”,且两种力量的平衡恰是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故事中的“素女”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本就是执掌音乐的女神,“天帝”派其下凡,恰恰象征着谢端的阿尼玛原型,而这谱写动人音乐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改变主人公过度认同其人格面具的“良药”。而且我们还应特别注意一个细节,即故事中“白水素女”是隐藏在一个巨大的螺壳里,而海螺本身往往象征着心灵的转化。
现在我们来到故事的结尾,主人公发现了神女的身份,潜意识实现了意识化,当象征为意识所完全理解,“意象体”也就失去了其象征的意义,于是“白水素女”必然要离开主人公回到天界,而在离开时却将能产粮不尽的螺壳留下,也说明来至自性的力量已经彻底融入意识层面,主人公已经拥有力量来发展自我,改变现实了。
一篇简单的神话故事,在我们透过其光怪陆离的表面,深入其核心内在时,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心灵原型的力量,看到的是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看到的是荣格理论中超越功能的淋漓尽致的展现。也许,让我们以一种意象的心态去看世间万物,会有另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