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之性善论与性恶论:
〔听〕向来性本善(孟子)或性本恶(荀子)的讨论一直不断地交织在过去与当代中。如果放置在历时与共时纬度下,人性论将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而且是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
性善论与性恶论都是哲学上关于人性的理论,它们各有侧重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解释人类行为。至于哪个理论更符合现实,这取决于如何理解“现实”以及如何解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
〔想〕
首先性善论与性恶论哪个更有现实符合度?
在道德典范、社会进步、教育成效(这里特指张桂梅式人物),人的正面行为都可以在性善论的框架下得到解释。
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么在自私行为、法律需求(用法律来约束)、历史冲突(战争、暴力、欺诈)时,这种观点在以下情况下似乎更为恰当。
〔变〕性善论和性恶论可能都是对人性复杂性的一种简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也是多面的。
〔用〕
学会利用大环境框架,对人性进行及时的判断,并且做出反应。孟老师月初请我吃饭时,她曾提到沙指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他们都是东营老乡还都是说一不二的人,所以能在山东民族乐团的事儿上有合作。但并不妨碍沙指没兑现请她去澳门中乐团的承诺,直到下任指挥张列上任,才兑现去澳门这个承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判断人性,是两面来看。
1.人的行为受到环境、文化、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不同文化和个人对善恶的界限有差异。你向前一步,这叫恶。有的人认为向前五步,才叫恶。
3.心理学上注重强调人的行为动机是复杂的,既有利他的成分,也有利己的成分。
因此,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有其解释力的局限性,现实世界中的人性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