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盘古创造出天地后,女娲诞生了,她独自一人行走于天地间,感觉非常孤单。
有一天她看见黄河里自己的影子,恍然大悟,原来这世界缺了像自己一样的“人”。
于是,她便用水和地上的黄泥,捏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东西,她把这些小东西放到地上,他们就活了。女娲非常高兴,接着不停工作,又捏了很多人。可是,大地如此广袤,什么时候可以捏完呢?她不耐烦了。
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她用藤条沾满泥浆,朝地上一甩,飞溅出来的泥点落到地上,就变成一个个的小人,造人的速度大大提高,大地上,很快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鲁迅先生的《神话新编》讲述了这个故事,我在中学期间阅读到这个故事,印象非常深刻。
宋代的《太平御览》中引用东汉《风俗通义》,认为女娲精心捏出的是富贵人,用绳子甩出来的是贫贱人。
文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造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古人想象力虽千奇百怪,却也未曾脱于阶级窠臼。
想一想,你我是被甩出来的,还是捏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