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井蛙读书,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
因孩子上学引发一系列思考后,想要通过教育类书籍阅读分享帮助更多人避开我走过的弯路。
为了更好地分享书中精髓,近段在进行读书写作专业学习。
有教育或读书写作方面需要的书友,可点井蛙读书关注我的简书发文,或许对您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一起读书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叛逆。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听话、爱顶嘴、甚至故意和家长作对。
这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开始责备孩子。
但是,孩子不听话只是表象。
今天,就从樊登老师在《陪孩子终身成长》第7章“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应对方法中看看,孩子叛逆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01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是无助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看叛逆背后的心理动机。
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呢?
其实,叛逆的孩子内心是无助的。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没有方向,没有依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惑,比如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对未来的迷茫等等。当他们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引导时,就会用叛逆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无助。
比如,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欺负,回到家想要倾诉,可是家长却只关注学习成绩,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安慰。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不关心自己,内心充满了无助。久而久之,他们可能就会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像故意不写作业、晚归等等。
所以说,叛逆往往是孩子一种无声的求助信号,他们在向家长传达“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和关爱”。
02
通过有效对话,化解叛逆冲突
面对叛逆,首先停止唠叨和大喊大叫。
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唠叨和大喊大叫。“你怎么总是这样?”“你太不懂事了!”这些话我们经常能听到。
但要知道,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为什么呢?
因为,唠叨没用。而当我们在大喊大叫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是失控的,孩子会被我们的情绪所震慑,他们的内心会充满恐惧和焦虑。
在这种情绪下,他们很难听进我们说的话,更愿意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就像两只在森林里遇到危险的兔子,它们会因为恐惧而躲起来,而不是去解决问题。
唠叨没用,大喊大叫又会带来亲子关系进一步变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的正确方式
樊登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对话。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话,而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
首先,我们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当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要先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是先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孩子说在学校被打,先别急着去责备别人或者教训孩子,而是问问孩子当时发生了什么,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什么感受。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
其次,我们要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比如孩子说“今天和朋友吵架了”,我们可以问他“你觉得这次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你觉得接下来可以怎么做来化解矛盾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意识到问题所在,而不是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03
成为积极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除了改变沟通方式,我们还要学会做一个积极的父母。
这里的积极,不是说要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而是要让孩子看到我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生活,自己却每天浑浑噩噩,没有一点生活的激情和追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很难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
我们要让孩子看到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对家人的关心。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运动、读书、看电影等等,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的人。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不要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孩子画画画得不好,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哪里画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让孩子在鼓励中不断进步。
总之,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不要一味的责备和惩罚,而是要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同时自己也要成为一个积极的榜样。
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在理解与关心中变得更加和谐和温暖,用无条件的爱陪伴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历史上的一月三十日
1595年1月30日: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伦敦首演。
1820年1月30日:南极洲被发现。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1948年1月30日: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
1966年1月30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后命名为“安徽”。
世界每天都有大事发生,您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