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武学思想与中国文化

孙禄堂

此篇文章是某杂志社的一片出题采访。这里隐去杂志名称,作为新的一年首发文章。

记者:孙老师,您好。我们此次采访是武术与中华文化课题,主要以中华文化与武术的关系以及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为主,以下是有关采访话题:

记者:孙禄堂先生以形意拳入门,后研习八卦掌,最后研习太极拳。那么请问,孙禄堂先生武学的核心是什么?

孙伟老师:这个问题要是简练地回答,就是通过武学修炼,达到“中和”思想,以至“明心见性”。

但是要解释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核心,还是需要一些解释。孙禄堂先生学拳的经历是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恰巧这个学拳的经历,吻合了中国儒家学说道家思想和佛学思想。

先说着明心见性,什么是“性”。中国古典经典《礼记中庸》一节里,开篇便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天命,说的是与生俱来的,命令命令,我们现在经常说这句话,一个军队执行命令是不容置疑和改变的。这个命令的命,本义就是这个不可改变的意思。与生俱来的就是你的“性”,也就是你最本质的东西。(当然,这个命不是你后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那个命,这个是说的你与生俱来的质,打个比方说,人和猴子,人的与生俱来的质和猴子的质是不一样的)在儒家来讲,诚中;在道家来讲,是虚中;在佛家来讲,是空中。实际上儒家道家佛家追求的都是一种“道”,也就是追求最早的“本来”。那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什么呢,孙禄堂先生在自己的武学思想称之为“一点子”,实际上就是说的那个儒家道家佛家常常讲“中”所含的那个“一”。这个一不是数字的一,是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灵气灵魂,过去人无法用文字表达,强以名之“一”,称之为“道”。中国人喜欢说“心想”,记得以前有些“文化人”嘲笑中国文化,说大脑管思维,不是“心”在想。其实我认为这种人很浅薄。人体好多本能的反应,是不经过大脑的。而且人的心脏心意能够影响大脑,当今的一些外科换心的手术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有句名言:天不变道亦不变。我们过去好多人认为这句是形而上学的,是阻碍历史变化前进的错误理论。其实这句话是探讨世界万象的终极理论,说的是不管任何事物,它的存在有着它本来的本性,是它区别于其它但又与其它事物普遍共有的质的独立的个性。每个事物都会遵循它原本的与生俱来的与其它事物不同“性”。率性而行自己原本的规律,就是“道”。这个“道”是形成我们这个共同社会,又形成丰富多彩万千世界的基本单位。造就了我们这个神奇的大自然。

说到孙禄堂先生武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和”。《中庸》首篇有句著名的话,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什么意思呢?在这句话的后面,紧接着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关于这个中和,儒家的解说现在可以概括为“诚中”。要说说的比较系统的,可以看看清代刘一明先生在《周易阐真》一书的详细介绍。大体来说就是:人未出生之前有先天五元。我在这里引一段《周易阐真》: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盖天地造化之道,不过一个阳五行,一个阴五行,一生一成而已。虽分五行,而实一阴一阳运用之,虽阴阳运用,而实一气来往运用之。故其象: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居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也、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后天,先天五行属阳,后天五行属阴,一三五七九,阳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阴五行,后天也。以先天而论,一为元精,属水,为壬水;三为元性,属木,为甲木;五为元气,属土,为戊土;七为元神,属火,为丙火;九为元情,属金,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于此而寓之。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

五元者,五行之气;五德者,五行之性。五元五德生于先天,藏于后天,当人在胞胎之中,混混饨饨,一气混沦,形迹未见,其理已具,所谓未生出者。

太极之象,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故谓先天。以后天而论,二为识神,属火,为丁火;四为鬼魄,属金,为辛金;六为浊精,属水,为癸水;八为游魂,属木,为乙木;十为妄意,属土,为己土,此五物也。五物既具,五贼即于此而寓之。

五贼者,喜、怒、哀、乐、欲也;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鬼魄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识神至灵,其性贪,感则生乐;浊精至淫,其性痴,感则生哀;妄意至动,其性乱,感则生欲。但后天五物五贼,虽是五行所化,其中犹有分别,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后起,惟魂、魄最先,魂更先于魄也。

这些话看来是很深奥,晦涩难懂。其实只要认真读了去领会,就是很简单的道理。说白了,儒家道家佛家所谓的诚中、虚中、空中,就是让心静下来,排除后天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待真意,也就是你的本原的真心萌动。让人原本的五元与后天的五物和谐同在,一团和气。儒家所说得诚中明明德,道家所说的虚中太极混元一气,佛家所说的空中无善恶,都是一种中和的状态。

孙禄堂先生是以武入道,其实就是他在自己的修炼中,找到了人的终极感悟,就是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儒家道家佛家最终追求“中”,难道不是为了感知万物彻悟人生道理吗?

武术,是一种心灵肢体的综合运动。孙禄堂先生把人体的头手足比喻成天地人,是自然界的一种造物。但是这个人体既有先天五元的存在,又有后天五物的影响,阴气渐盛,元气渐衰,所以孙禄堂先生把站三体式作为练拳的基础,站三体式的时候,将身体散乱之气归于丹田,做到无杂念,则真意渐渐萌生,这就是“无极生太极”,然而一气萌生,必然会有运作,便会产生阴阳,于是“太极生两仪”,也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孙禄堂先生说三体式是“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也就是说三体式刚开始站,不过是阴阳,身心散乱,肢体痛楚,这时候就像天地相交,但是还没有人参与其中。慢慢地阴阳相合,不再痛楚,心逐渐静下来,真意萌动,这时候你身体的“人”也才会出现,这时候以身体的外形,包含内在的真意,达到身体头手足也就是身体的天地人和谐混元一气。“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动而后天成,或后天动而先天成,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气,无伤无损,圆成具足,如图之五行。阴阳同居,一气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穷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借后天养先天,以先天化后天,内家拳术的根本就在于修养自己。自己人的小天地的形成,才会有天地位,人参之之大象。心在内,理周乎物;物在外,理具于心。人与天地相合,自然之道也。

记者:孙禄堂先生武学和儒释道等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孙禄堂先生曾公开招传人,要求大学以上学历,对学历的要求是否与其拳学要求文化程度高有关?

孙伟老师:孙禄堂先生武学思想是中国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从武学方面丰富了中国的大文化。中国文化,是无数的先哲的精华凝聚,历代先贤,都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探讨人生,探讨我们整个世界,寻找人生道理,凝聚人类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继承这个好传统,就是中国人几千年遵循的一种“文化传统”,追寻真理、启发智慧、传播文化。这里所说的“文化传统”不同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有时候精华糟粕混凝,但是“文化传统”讲得是“明明德、启智慧”,教育你的是正气。文化,好多人不明白这个“化”的本意。化这个字的本意就是质的转化。文化,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在内涵本质上发生质的变化。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里讲述的明劲、暗劲、化劲,既是讲到武学修炼的三个层次,其实更深的意义在于他希望人通过武学修炼和文化修养达到人的质的变化,达到明善复初、点燃自己人生大智慧的高层次境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之谓教”这句话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教育”一词的出处来源吧。

孙禄堂先生曾经对他的学生陈微明先生说过,“吾言虽详且尽,犹虑能解者百人中无一二人,吾惧此术绝其传也”。所以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理解当年孙禄堂先生公开招传传人,要求大学以上学历原因。对学历的要求,就是希望一些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的有文化的人,能够更好理解他所说的拳学真义,因为文化程度高的人对于理解他的武学思想更容易些。

记者:在您的博客文章中,提到“弘道”与“弘武”,请具体阐述二者的区别。

孙伟老师:道,是人之大本,也是万物不可须臾背离的本来,武是一些人的达到各自目的或修炼自身的手段。一个是本元,一个是方法。孙禄堂先生以武来入道,是挖掘武术潜在的内涵来弘道,以道来解释武学中的道理。当然,这样会大大提升武学文化的层次,达到了弘武的客观现实,但是这种弘扬的武术,是高层次的武术,是与道相吻合的武术,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简单的拳脚谱,打斗术。弘道可以使武术升华为文化。所以我说,人能弘道,武要修心。如果不明的一味追求弘武,会渐渐的滋生暴戾之气,于人于己无利,也违背了孙禄堂先生著书立说阐述拳学真意的初衷。

记者:武术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孙伟老师:学习武术,首先我觉得应该上升为学习武学,把武术改为武学我觉得就是认识上提升了一大步。它是一种知识学说。

世界上的人在文化品行技能上,我看大概有四种人,有学有术,有学无术,有术无学,不学无术。练习武术,不能光有术无学。有学无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术无学,匹夫之勇难免落得人们鄙视。我们现在许多人学习有个缺点,就是一开始立意太大,一开始就要找个能够涵盖整个客观世界的大道理,结果是“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学习武术也是这样,一开始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实事,老老实实从基本功开始,别相信那些传奇故事,别相信什么秘传诀窍。一定要遵循自己真正地去“实事”,才有自己的“求是”。

自古以来,文武畛域相分,文人鄙视武术,武人不精文理。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过去有句俗话,叫做文人要有三分侠气,侠气说到底是在困境和压抑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正义自由(实际上也是本然)的冲动。狂放自傲、放浪形骸、愤世嫉俗,说到底是一种浩然之气的激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其实文人从心底里希望自己强大,文武双全,侠气再上升为现实就是豪气。但是民间确实有不少拳师文化低下,又使文人不愿与之同伍。文人这些也是偏颇之见,是自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强身之术。自从明末清初以来内家拳流行华夏以来,文人通过武术来强健身心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惜的是好多人不得要领,没有把自己的所学好好地和理解武术修身养性融为一体。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的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前贤,这些前贤,都是中国文化的骄子。诗用韵律表达内心的激荡,文用思潮流淌内心跌宕起伏,武术则是用肢体表达人的心灵的妙不可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武术难道不是这样吗?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世界的表达。诚于中而形于外。

当代人学武术,能够按照正确的指引,坚持下来,就等于你又给自己的思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你会接触一个和你原来所学并不矛盾的新的知识通道,而且带来的不仅仅是脑海里的新的知识,而是带来了更多能激发你原来知识的连锁反应,触类旁通,妙不可言。

记者:现代人对孙禄堂先生武学的理解存在哪些障碍?或者出现了哪些偏差?

孙伟老师:我认为大多数人对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认识没出现了什么偏差。出现偏差的人恰恰是一些自吹自擂的所谓传人。据我接触的一些朋友,不管是不是练习孙氏拳的,几乎都珍藏着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著作当作经典,认真研究。倒是一些所谓研究孙禄堂的著作,偏颇地只是追求一些历史上个人的说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孙禄堂先生对中国武学对中国文化的真正贡献。我们搞过编辑记者的人都知道,历史上个人的看法和记忆并不代表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回忆录、传记、等等,都只不过是研究历史的资料。而真正有价值值得我们珍惜研究的就是历史上那些前贤的经典著作。

我一直强调要想学习孙禄堂先生的武学和武学思想,最好的老师就是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著作。当年我学拳的时候,孙剑云先生不止一次在叮嘱我,要好好研究孙禄堂武学思想,要看书。

记者:能谈谈任何您感兴趣或者愿意阐述的话题吗?

孙伟老师:我随便想到哪讲到哪。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内家拳,一定要找几本经典著作作为主导。从这个引子进去,你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几千年文化经过历代先贤的精读细选,能够留下来经典的真的都是非常出色人类文化遗产。比如说《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就是最朴实的人性和教育的入手方法。好多年来,我们有多少人正确的理解了这个“性本善”的原本意思?还有就是文言文,过去我们好多人把它当做酸腐的文字而嘲笑。实际上文言文是中国的老祖宗们发明的一种专门区别于俗语的用于记载表述固定意义的文字,以致几千年前的记载,后来的读书人也能读懂,是一种精选的文字记录方式。我们在普及文化普及白话文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去贬低文言文。它是一种类似普通话性质的文字记载方法,保证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正确延续。如果当年都用各个朝代的俗语记载经史子集。我们现在可能真的迷失在历史的尘霾之中。

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尊师重教的事。中国是个几千年尊师重教的国家,旧时民间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天地化育万物,君是国家的象征,亲是你生命的血缘,而师是文明文化的延续,古人比我们想的更深刻更深远。师道尊严,不是说你老师神圣不可侵犯,是你自己做老师要有尊严,要尊师之道。你传给学生的是不是明德,是不是真知识。“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你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无愧于“教育”二字。关于做老师的道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只想说一句,做老师要尊重学问,做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曾经的错误认识从传授中剔除,最大的良心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去误导学生。

武术家最高境界是什么?文学家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天地就是自我,自我就是天地。与天地同体,三才之象也,物我感知,生万千气象也。

我找不到什么结束语,就用《文心雕龙》的《原道》开篇第一段作为结尾吧。“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自得园拳社由孙伟先生创办,先生为孙禄堂公第四代孙,其祖父为禄堂公长子孙星一先生,孙伟先生从学于姑祖母孙剑云先生,研习数十年,至今仍辛勤教学授徒,传播孙老拳术中和之道。“自得园拳社”之“自得”二字取自《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4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07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0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5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7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9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6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8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6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