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林清玄先生仙逝,我着实感到伤感与惋惜,就好像在拥挤的集市上,看到一位好久不见朋友,但还没能挤过去和他打个招呼,就再也看不到他了。林先生的文字很有趣,也很有哲理,清新幽远,使人内心宁静。
初识林清玄
初识林清玄是五年前。那天我受同事之托到书城购买图书,进到书城里,看到高大的书架上满满的图书,登时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刚从学校毕业的那些年,我还没有臃肿的身材、油腻的面孔,随身带着的行囊中总有几本书。即使与朋友约在一起吃饭喝酒,也互相问一句:最近买书了吗?写东西没?随着年龄增长,读的书是越来越少了,安静读书写字的时间更是逐年减少。曾经的白衣少年变得喜酒好肉,逐渐迷失了自己。就好像这样的书城,我有多少年没有来过了,就连儿子书和文具都是妻给他买,我从来没有操过心。
我站在书城中楞了一会儿神,带着一份久违的愧疚,认真地给儿子和我挑选了几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林清玄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应该是适合少年儿童看的。这位林清玄是一位儿童文学的作家吗?我不认识他,只觉得他的这本书很好。结账时,我带的钱不够,只好对店长说:“这几本书我都喜欢,带的钱不够,差四块钱。”店长说:“喜欢的书都拿上吧,差点钱没关系。”我接过捆好的书,看着店长想起了鲁迅先生。
把书拿回家,妻拿起那本林清玄散文,看了看说:“好想看这样的书。”我说那是给孩子买的,妻说:“大人的书,我不喜欢看。多少年不看书了,就读读小朋友的书吧。”
后来,我到这山间之前,一位熟人在闲聊时说:“林清玄的散文,我知道,哲学类。”我才惊觉自己的无知。过了几日,我在这山间安顿下来,便在网上搜索“林清玄”,才知道这位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八岁立志,十七岁发表作品,三十岁获遍大奖,三十二岁进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写成“身心安顿”系列,四十岁完成极具影响力的“菩提”系列。五十岁以后完成的作品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中学生最佳读物。如此一位作品风靡华人世界的散文家,我居然不知道!真是羞愧难当。
我仔细翻了林清玄先生的作品目录,为自己挑选了林清玄典藏作品集里《平常茶 非常道》买了回来。这一本可以让整个身心都安静下来的书,清雅的文字、浅显的表达、古典的意境、佛禅的睿智,向我展示了他一直以来主张的人生观和生活智慧,使初到这山间的我略显孤寂的心情得到了一份滋养,如伴着山间的清风明月,饮上一杯好茶,既舒爽又惬意。
又读林清玄
把这本《平常茶 非常道》放在我了山间舍内的榻前,不时翻阅,似与长者品茶论道。不经意间,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越发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越发觉得自己过去的不堪,越发懂得尊重自己与众生。我把修心挂在嘴边,极倔强地要一个全新的自己,为此失去了多少不得而知,却在所不惜,认为值得。
这一本书陪我整整四年,四年的时光里,我有一种信念是要把这本书读透读懂才好,于是把它反复读了很多遍,期间也买了若干本其它的书,却再也没有买过林清玄。
直到与好友聊起博爱的慈悲,点亮彼此的心灯,我才把这几年来读林清玄的所感所悟尽数抖落了出来,《雾里听草》的极致、《龙井问茶》的巧遇,还有《若兰茶酒》里的若兰庄主费了心思酿制的茶酒,太阳、沉香、肉骨、松子均可成茶,因茶成文。《冷泡银针》、《菊花普洱》令生活充满诗意与恬淡。只觉得这本书所描述的像极了心中向往那种生活,反复品读,只觉香郁若兰、乐而忘忧。于是我们决定继续读林清玄。
又读林清玄,我选的是同样在林清玄典藏作品集里的《在云上》、《以美为光》,好友读的是《以心为舟》、《以爱为灯》。我喜欢用那如清泉般的文字浸润心田,在平淡的日子中体验清净逍遥。妻与儿子喜欢读着富有想象力的小故事,体会生活里蕴含的机智与哲理。好友则在诙谐的譬喻中得到启示,灵动的文字中体会寓意。
别离亦是清欢
最近的某天,我从山间去市里的商场购物,有一间小小的书屋引起我的注意,我信步走去,看到在入口处的书架上,赫然摆着林先生的几本散文集,其中有一本是《林清玄散文精选·清欢卷》,林先生眼中的清欢是几乎难以翻译或解释清楚的,也是几乎难以体会到的,如今,林先生的肉身与这凡尘俗世别离,留下的文字继续跨越着时光,在这车马喧喧的世间寻得一隅安放这清欢。
世上再无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