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篇文章,总是会在某件事或某个人,甚至某个或某些事物触动了我,心有千言,不吐不快时,并且在手指敲动键盘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或文章的脉络。
但今天,我也要任性一回,想到哪,写到哪,再不拘泥于有没有中心思想或主要意思,不在乎是否前后呼应,不管它会否偏离主题。
因为,对于我来说,闲来无事抒发个心情,写写日记,本就应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偏要写得中规中矩,搞得自己紧张而又有压力,委实犯不着。
就拿我写《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来说,为了弄明白这部小说的内涵或深意,我看了两遍,某些地方甚至读了三遍,但还是迟迟不敢写,最后,稀里糊涂把一篇读后感弄成了一篇原小说的缩小版。不过,在我反复琢磨阅读的时候,我却有了另外的收获,这是与第一遍阅读完全不同的感受,无论对人物还是对事件都有新的发现,原来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确实有道理的,而这种感受仅仅是我读了第二遍所带来的。那如果接着读下去,第三遍甚或第四遍,又会有多少新的发现?由此可见,以前那些匆匆读过的书籍,不知被我漏掉了多少精彩的地方。也因此发现,自己有多么地急躁,永远向前追赶着,想看许多许多书,想明白很多很多道理,但却从未想过,慢下来,或许得到更多。
这个假期,也曾制定了计划,虽然作息不规律,但也完成了不少。买来的,借来的,网上下载的电子书,都看了一些,感觉收获不少,但却懒得写下来,记下来,这是为什么呢?以前的那份坚持为什么会中断?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没时间?但这是假期,应该比上班时间更轻松。没心情?明明有很多的事情触动心灵,想要记录下来。没意思?这个写字记录的习惯一直是我平庸生活中的慰藉。但就在今天,我忽然明白,所有这些都不是理由,最大的理由是——我的文章像是有了固定的模式,我不能有所突破,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
当我发现了这个,感到很伤心,一个人如果裹足不前,不能进步,是很可悲的。我没想过与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我在某方面的优点恰是别人的不足,那么别人的长处也将会是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企及的。认真地去生活,跟昨天的自己相比,如果今天比昨天懂得多一些,那么我也会感觉自己了不起。
有人说,七年的时间会使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也有人说五年就可以。不管它几年,我相信人是会变的——从思想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