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道歉,无论如何,我不该说那些骂你的话,毕竟你是我爸。
我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其实我现在还很生气,耳朵嗡嗡作响,脑子里有个小人在辩论,昨晚更是运动时都肠胃打结。你说,我没跟你说过,我说我都说了多少遍了。我想了想,事实时,我跟你说了粗暴简单结论,但是你不知道的更多。
你看,哪怕在面试时被要求「谈谈你的家庭」时,我两眼发光,幸福地说「我的家庭非常自由民主」。其实我们的认知还是有很深的鸿沟,可以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本来每天接收的信息,从内容到方式和消化都不一样么。
对,这个就是传播学理论里面最基础的信源、信道,编码解码。你说大学四年要学什么呢?就算学了一遍所有的理论,知道了各种术语,不去大学里任教发论文,跟实际有多大关系呢?到了应用,根本就是无节操了,拼活动创意,拼文案,拼设计。
说的这个,前些时阿里的「去啊」引发的一系列拼杀很有意思。请看:阿里发布“去啊” 竟引发旅游品牌大狂欢。这篇文章的每一个链接都要点进去看。看完你总知道,互联网旅游这块有很多产品吧。更重要的是,你看它们各家的海报,跟学术水平有关系吗?是不是一个学传媒的博士就比普通大学不相关专业的人,更会吸引眼球呢?
在谈其他之前,还是先谈人生谈理想呗。
很多话我昨晚已经边哭边说过了,但是现在脑子嗡得难受,也许会有重复。
首先说说我眼里的世界。地球很大,百分之71是海洋,只要不波及人类,海洋里发生的地震海啸,离我们很遥远。至于这颗星球上物种的数量,有说300万,有说500万,还有说870万的,科学家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反正就算是科学家告诉我们每天有多少种生物灭绝要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啊,物种的多样性还是让人叹为观止。这还只是地球,放眼浩瀚的宇宙,不用看科幻片,我也相信一定还有星球是有生命的,甚至就像《星际穿越》里演的,维度都比地球多。
人类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电脑,这二十年个人电脑的普及,这十年互联网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这五年移动互联网真真切切改变人们的生活。如果把过去五千年的科技进步画成一条曲线,进入20世纪后的发明层出不穷,而且直观感受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虽然我不知道如何去量化(难道比专利数量,以前没有专利,就像没有护照,这个等会再说)。也许没有可比性。facebook就算有20亿人用了,就能证明它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扎克伯格取得的成就比第一个钻木取火的原始人高吗?火跟电,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恐怕大得多吧。
地球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被人类越抽越快,越转越快。但是总有就停的一天,就像曾经的霸主,恐龙轰然倒地。再想,真的是被人类抽的吗?还是人类夹在地球里,一起被抽。那掌皮鞭的到底是谁呢,是上帝,是太阳黑子,是宇宙定律?这就是看你信什么了。由于我一直是不可知论者,无宗教信仰「拯救」,又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所以自我定位,是一个「清醒的悲观主义者」。不过我最清醒的一点就是,我很糊涂,以及自以为清醒的,可能也是糊涂蛋。
再谈个人成就。我昨晚带着哭腔说,除了个别乔布斯那样万分之一改变世界的人,其他的人不就是普通人吗,过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觉得有价值事情不就够了吗。这是文字梳理版,而且上面的「万分之一」也许要改成「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甚至更甚,因为无可否认,不管乔布斯干了什么,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不因为他的成就而有改变。昨晚还提到消费和生产,我在之前的小破文已经写过。那也算我讨论人存在状态的一个角度。
总而言之,我觉得世界很大,人类很渺小,有时遇到一个场景,在脑子里把人转换成猴子,荒谬中更透出喜感。基因工程再怎么先进,人类也只是在加加减减,创造一些奇怪物种的结合体,但是能完全创造新的原子分子,甚至元素,捏造一个生命体吗?人类个体就更渺小了。
但渺小不代表没有价值,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维度。
我从来没有无视更没有贬低先哲创造的财富,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自然科学。正是先哲,和文字的流传不息,使得今人读几千年前汉人的文字,还能产生共鸣。这称得上超越时空的震撼!插一句,不管抄起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史书,更多的感慨还是历史的相似性。世界再怎么变,其实人类争夺的权力、财富、手段,都没有变啊。
我也感激现代当代人的聪明才智。好莱坞拍了那么多好看的大片,视觉化呈现出比梦里精妙不可思议的世界。微信的发明和量级的突破,大大提高沟通便利性,边际成本几乎降为零。飞机高铁,让人能「自由」穿行,去非洲看角马,去南极插面旗子,几百年前哥伦布都只是到一下好望角。
自由加上「」,也因为看你如何定义「自由」。交通工具是进步了,但是世界真的就是平的吗?有的国家揣上护照,直接就想飞哪里飞哪里了。但是我们国家,去大多数想去的地方,还要签证。其实「护照」,这个你走出国门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历史并不悠久,跟我们最早的纸笔「交子」可没法比。一百年前,德国跟奥地利还扯不清的时候,那一坨的人都还是随便走来走去的。后来纳粹反犹太人了,上层贵族为了保身开始申领护照,有的「聪明人」非常有先见之明,申请了多个国家的护照,因为她也不知道哪本管用。这个有趣的细节是《旁观者》看的。这本好书,我打算朗读出来,给你放在手机听。
既然说到交通上的「自由」,正好说下个人选择的「自由」。很久以前读到的杨丽萍访问,有一段话给我很深印象,找出来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曾说过自己是生命的旁观者,如何解读这样一个人生定位?
杨丽萍:有人来世界享乐,有人来索取,而我就是想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甘露怎么凝结。我只想体会生活,而不是向生活索取什么。其中给予和回报都是自然发生的。就像一棵树,它就默默站在那里,但大自然会给它回报。
还有一段关于她不生孩子的:
杨丽萍一直没有生育,外界说她是为了舞蹈事业,甘愿放弃孕育生命。而她却对此予以否认。“我并不是一个牺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会自己建造家园,自己种田。我从小就想当母亲,现在,我会当一朵花的母亲、一只小鸟的母亲,在我的眼里,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会感觉欠缺,也没有遗憾。”
其实这篇东西想表达的意思,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世界很大,人类很小,单个的人更加微不足道。这不是绝对的消极悲观,而是看到渺小后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自己为什么而活。答案当然是为自己而活。有一段话我找不到了,大致说的是为自己,为国家,为人类的顺序问题,不可随意颠倒。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当下状态是追随内心的,就够了,就像费曼的妻子说的「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费曼的这本书也很好)。
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