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大家对诸葛亮是超级熟悉,那诸葛亮是怎样和孩子沟通呢?诸葛亮在54岁就去世了,那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才八岁,所以诸葛亮大部分后半段时间都是一直要伐魏,要把魏国灭掉,所以咱这段时间诸葛亮一直忙着兴蜀伐魏,所以那段儿时间,诸葛亮是超级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孩子,诸葛瞻其实也很可怜,虽然是名人的孩子,但是名人的孩子有名人的苦。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孩子,但是童年和爸爸一起共同生活、陪伴的时间很少,这个大家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诸葛亮在战场上,他六出祁山,就不停的去打,不停的去打,大家想,他临去世的时候是第六次去祁山,那时候孩子才八岁,如果诸葛亮每次到战场上推着四轮车,如果后边再推个婴儿车,带上诸葛瞻,那这个战场的画风就不一样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诸葛亮对孩子的陪伴很少。
那这时候诸葛亮和孩子怎么沟通的呢?就是最后写的这封信叫做《戒子书》,饱含着诸葛亮所有的对儿子所有的期盼,他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和他所有人生的智慧的精华,就这88个字,我们读一读这段话就会有很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字也不多,有很多流芳百世的名言,比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个话都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大家可以看一看,就这么几句话,那我们来理解一下,诸葛亮说这几句话,他想要表达什么呢?话虽不多,但是他表达的含义非常的丰富,几乎是对诸葛瞻一生的发展,所要解决的人生的问题:个人成长的问题,学习的问题,心性培养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这句话里面都说出来了,那我们来理解一下,首先大家看一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先说的“夫君子之行”意思是你想成为一个君子,想成为一个社会栋梁之才,你怎么做?前两句话就只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的人生发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就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虽然他没做其它的事,他的内心是很静的,是胸怀天下的。但是这个胸怀天下的前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在那儿是进行着自我成长,他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对当时的实事的一个关注,在他内心里是有很深的把握的,前提是什么呢?还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先把自己的心性稳定了,自己的内心的修养提高到一个层次,他出来做事才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他对孩子有这样的期望,他希望孩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所谓的“静”也是人修炼的三个层次,我们首先希望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你的心才能静,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我们很多人,其实是心随境转,我们在一个闹的地方,我们的心也就闹,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们的心也就安静,所以我先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才能让心安静。第二个层面就是境随心转,就是当我能把自己的心能安静下来的话,当你能境随心转的时候,你的内心进入到一定能量非常强大的时候,外面再闹,你也能够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真正的境界的提升,就是刚才说的一个宁静,什么是宁静呢?就是你能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能把个人的荣辱,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能放下来的时候,你的内心就能达到一种宁静,那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到了那样的一个境界真的就可以宁静致远,一个人可以更好的去看待自己,你放下荣辱,不被荣辱融所左右的时候,你放下外在评价框架的时候,才有可能把你的目光放得更长远,那才是真的是宁静。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静”包含着这样三个层面的内涵。那我们先说一下诸葛亮,他提到了两个点,就是一个是静,一个是俭这两点,我觉得对我们每个家庭都是值得思考的,就是我们现在不管说富养孩子还是穷样孩子,说是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等等。诸葛亮对儿子。提到了这样两点静和俭。我感觉不是说儿子和姑娘的问题,你要长期培养他,让孩子有一个更强大的人格,孩子的内心的修养达到一个更好的层面的话,静和俭都是有必要的,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下面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就是他说的更高的一个境界,淡泊明志,人怎么才能有更加高远的一个志向呢?你不能什么都要。他说的淡泊,不是说你什么都不要,而是说当你能放下很多很多,你能淡泊事情的时候,才能有一个更高远的志向,如果你什么都要的话,你的内心早就被充满了。那个高远的志向就不可能被看到,对于诸葛亮来说,他的目标就是要匡扶汉室,只要能匡扶汉室,他什么都能放得下。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有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对其他的都看淡了。
诸葛亮那么有才,那他为什么不出山呢?因为他觉得没有那样更好的机会或者他还没有看清实事的时候,只有他高远的志向有机会实现的时候才会出来。在那个时候,他需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如果他没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可能早出山了,所以这也是诸葛亮人生的一个总结,非淡泊无以明志,其实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一些事情放下,才可能有更高远的志向。
那我们现在的培养未必是这样的,要求孩子什么都想要,在班级里边文艺,体育,美术,学习成绩都要好一点儿,恨不得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当家长想这样培养孩子的时候,其实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什么都想要,当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孩子最该培养的那个更高远的志向是没有办法展现出来的,我觉得这个和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是有一些矛盾和冲突的。
接下来是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就是刚才讨论的,内心如果没有一个定力的时候,是不可能有一个对长远未来的。对自己未来的一个长远的思考,所以宁静致远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你得先宁静才能够志远。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现在的培养也值得思考,大家想一想,现在的孩子,周六日一个班儿不报的孩子有几个?只要是上了小学或者是到了幼儿园大班,一个班儿不报的孩子很少,孩子都在忙这忙那儿,他的心是静的吗?他们内心已经非常抓狂了,你还让他志远,他怎么志远呢?所以这样一个培养模式想培养成诸葛亮那样的人或者接近那样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是至少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是很难的。
那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夫学须静也,诸葛亮也觉得学习重要,因为诸葛亮在隆中不断的学习,他在隆中不仅种地而且还在不断的去学习。他觉得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学呢?对于自己八岁的儿子应该怎么学呢?首先说,夫学须静也,你学习的时候心要静,不能一边想着动画片儿,一边想着ipad。一边想着微信,一边想着和小朋友还要出去玩儿,然后再一边想着学习。那肯定是学不好的,所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仅要培养一个静的心态、还要有静的那样的环境,让孩子去不停的来折腾,不停的折腾,那这个孩子没有了一个静的内心的话,想学好是非常难的,所以诸葛亮说,要想学习你的心先要静下来,刚才说的静的三个层面,其实也在说静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职场来说,静非常重要。
然后接下来这句话说才须学业。要想成材你必须得学习。任何一个成才的人都得学习,每个人都一样。那学习怎么学呢?接下来诸葛亮就说,他是这样来说的,非学无以广才,就是要想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真正的人有才学的人,那你就一定要学习,你的才华才能更加广泛,接下来非志无以成学,不是你天天学习就可以,大家看一看中国的学校,那些小孩儿,不是都在在学习吗?而且大部分孩子在尽心尽力的努力学,成才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不要说成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在这个社会上在某个领悟成才的人,其实也不是比比皆是的,那么多人学习,为什么没有成才呢?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非志无以成学。
就是好多孩子没有一个高远的志向,没有高远的志向就没有那样坚强的意志,自己累了,想学习,困了也想去学习,就是说,会把自己所有的身心的能量发挥出来,放在学习上,那这样的一个动力来自于哪儿呢?志向。至少诸葛亮是这样认为的,志向非常重要,那刚才志向怎么培养呢?淡泊才能明志,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你就不会有一个那么强大的志向,当你把很多事情都能放下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有那么一个高远的志向,所以励志很重要。
接下来呢,他又说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什么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是学的时候怎样调节心性的问题,就是一个人学着学着就会烦,会躁,就会觉得学不进去,那诸葛亮自己可能也会有过这样内心的折磨和痛苦,他也担心孩子会出现这种状态,他就说了这两句话,就是说。当你自己懈怠的时候,其实就是学着累了,困了,不爱学,太枯燥了,如果当你学到这个层面的时候,你就不能够有那个励精图治的感觉,你就不能有那种把自己的能量充分调动起来的状态,所以那怎么办呢?所以你得去调整自己,让自己减少这种懈怠的心理。
调整了自己这种懈怠的心理,你可能就会精益求精、励精图治,这样学习才能到更加一种高的境界,所以。是你自己懈怠的心态,然后选到则不能置信,有的人刚才是说你学着学着就懈怠了,但有的人就会欲速而不达,太着急,就会恨不得我一天就把四书五经全都背下来,我一天把所有的知识我都学会,我成为这个科学领域里最厉害的人,如果这样也不行,不行在哪儿呢?太着急了,会是怎么样的?则不能治性。就是你的心性就乱了,你的心情就不会放在学习上,你的心情就放在你着急的地方,你太想达到目标上了,所以你太想达到目标,其实已经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你的心情都在怎样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是说我怎么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接近这个目标,所以你这样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你这样的情况,心情就乱了,定力就弱了,你离目标也就越来越远了,所以我觉得诸葛亮说的,其实是一个调解人心性的问题,就是以保持一个不急不躁的态度,当你自己懈怠的时候,你调整,你不要那么懈怠,当你自己太心急的时候,你不让自己太那么心急,其实是一个调心的过程,当你把自己的心调平静了,你才能有一个高远志向,这两者相辅相成的时候,这样孩子成才的概率就增加了。那孩子怎么学呢?这是诸葛亮提到了这两点。
那接下来最后说的就是珍惜时间。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已经人生马上走到了尽头,他所有的抱负,匡扶汉室其实没有实现,他有很多很多人生的遗憾,所以对待自己的孩子,他更觉得要珍惜时间,所以后面这几句话说的是怎样珍惜时间的问题。
综合起来说,诸葛亮说了三个点。一个是调心的问题,一个是理智的问题,一个是学习的问题,三个有相辅相成,这都是成才的问题,就是一个人,怎么才能成才呢,他认为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就是你把自己的心调顺了,你才可能有一个高远的志向,有了高远的志向,才有可能学习的时候呢也是在调心,调志向,学习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个你心平,安静了。他才能踏踏实实,踏踏实实地学你心,安静的你,心性不乱,你才能够既不懈怠,也不着急,你才能够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好好的学。
好好的学,你还要有目标,你要有人生志向,你要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志向来学习。如果诸葛亮没有匡扶汉室这样一个志向,他也未必能写上他这样的人才。所以诸葛亮再聪明,他如果没有这个志向,他也未必能透过这样的人才,所以诸葛亮自己的成才,就是这三个因素的一个结果,那这三个因素的结果,他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他希望孩子从三个方面引领。
《诫子书》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精华版的一个浓缩,会对我们对每个人有或多或少的启发,就是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怎样的孩子至少会有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