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你练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心里有小九九的张小九。
我在当当app上读完了405本书,发现了个人成长的真相:微习惯的不同造就不同人生。
一、发生一次,等于什么都没有
得到平台吴伯伦老师有节认知方法论课,谈到:发生一次,等于什么都没有。
很多人都意识到认知的重要性,如何提高认知?靠读书和听课吗?怕不是只收获了安慰。
我们社交生活中朋友关系划分密友,朋友,熟人,半熟人,陌生人。在这个看脸的世界,密友那脸你是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陌生人或者半熟人你不仅可能忘记她们的名字还能忘记她的脸。为什么呢?在大脑里,有种神经元的物质,目前测量860亿个。当我们某项技能很擅长时,大脑里就会有对应的连接很粗的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是随机,随意的。如同街上的陌生人,接触了,有些可能变为至友,有些可能擦肩而过。
疫情期间,我注册了很多线上教育app,听了不少课,还逛了很多网页,看了大量资讯,抖音也是用学习的心态去玩。我感觉脑门上就差贴四个大字”知识分子”.
我都被自己感动了,挺好学的,有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呢?我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并无变化。
就跟我在街上瞎逛,看人一样,是无用功。
脑子里的神经元的连接也是微弱的。
好多人都在学习,那你脑子里的神经元的连接是薄弱的还是精密的呢?
我做销售工作时,常常会和客户多联系,联系多了就会有大概率机会成交;而仅仅拿个客户名片,不怎么联系的,基本上白干活。
学习和社交的本质是重复和连接。
二、高手认知,决策,行动是一致的
《穷查理宝典》上评价查理芒格,即使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所有的高手都是做到瞬间抓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人。
得到吴伯伦说瞬间把握本质,解决问题的人在大脑里建立了专属的力量。
查理芒格推崇逆向思维。
他的逆向思维能力怎么来的呢?他有个律师爸爸,尤其擅长用反面故事在他童年引导他。当他长大成为律师时,接触各种真实法律案例,不得不和一些小人打交道。于别人或许是谈资,于他则是生动的老师。
他终其一生学习逆向思维,使用逆向思维,甚至在大学演讲时讲了一个小故事,“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他学逆向思维,大脑有建立起高宽带的神经元连接,遇到任何问题从逆向开始思考。
高手认知,决策,行动是一致的。
认知,一个神经元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固定连接。
大部分人有拖延症,而少数人执行力超强。
往往脱颖而出的就是这些执行力超强的人。人唯一相同的资产是时间,一天行动拖一点,一月,一季度,一年,十年,能不把人生拖平庸吗?
尝到甜头的人,执行力会越来越强。没有尝到甜头的,无所谓执行早晚。看不见的损失比看见更可怕。
我们有时出门忘了自己是否关门,回去看门的时候,发现早已关得好好的。这是身体帮我们记忆,我们数次重复这个关门动作,大脑的神经元看见了,好好给连接着。习惯会帮我们记住。
《习惯的力量》记录了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叫巴赫曼的全职妈妈,仅仅因为无聊去了一次赌场,还给自己约定在赌场不停留1小时,每周五去一次。后来频率演变为:每周1次—每周3次--每天,从自我控制到上瘾失控。最后,遇到所有的不开心,都选择用赌博来逃避,沉沦其中。家庭毁了,女儿过早怀孕,社会嘲笑,挣扎,愧疚,负罪感凌迟着她。
巴赫曼最开始和赌场是薄弱联系,随着去的频率加大,她的神经元连接越来越固定,她遇到任何事,身体带着她去赌场。
我们常常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时,是否也在持续与垃圾为伍,养成坏习惯,大脑也建立起属于它的力量。
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三、自律即训练自己的好习惯
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40%以上都是习惯性行为,从驾车到早饭和性生活都成了不需要费多少脑子的行为。
查理芒格视读书思考如生命。
他说“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还自嘲自己和搭档“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查理在任何时候都随身携带一本书。
查理拥有的好习惯,造就他独特的人生高度。
现在流行的朋友圈打卡学习,运动,睡眠,都是帮助我们在训练自己的好习惯。
朋友圈常常看到有人早起打卡持续400多天,有人持续听书5年,有人持续跑步5公里,有些人复盘,有些人天天做手帐,有人天天录视频……
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参与的背后,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一个正面的习惯吗?
一个好的习惯如同一个思维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一个地球。
给自己坚持一个好习惯试试,用你的好习惯来改变你的人生。
我有段时间是夜猫子,感觉身体也变槽糕了。于是想着各种理由让自己早起,在与熬夜做斗争的阶段,真的很痛苦,会陷入自我怀疑的阶段。自己总是早起失败啪啪打脸,被愧疚感绑架。
很久以后,因为要早起写作,就和人组队早起自然而然就早睡了。
这个早起写作的习惯,让我更喜欢自己了,更享受自己的人生的每一天了。
终其一生,我们始终与自己同行。你愈来愈喜欢自己,你会越感受到幸福。你对生命中很多地方感受到不满,感受到痛苦,无外乎你对自己的不满意。
坏习惯的消除很难。身体和心理双重折磨,大脑里的神经元早已建立固定联系了,还希望去不停的打破它。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一个好的习惯轻易的就代替了坏习惯。当好的习惯养成,大脑里的专属的神经元连接起来了,我们的意识就遗忘了坏习惯,专注好习惯。慢慢地好习惯的能量越来越强,坏习惯遗忘久了,会让你以为那曾是上个世纪的事。
国外一个女性丽莎·艾伦,16岁吸烟喝酒和肥胖做斗争,借债度日。工作时期最长一份工作也只做了不到一年,家庭婚姻也破裂了。你看着这样的人生,是不是觉得有些惨烈。面对如此人生,看不见未来,很多人估计心态崩塌。
当34岁的她拿出过去的照片对比,她比过去苗条充满活力,年轻10岁。她的健康状态也好过很多人,不再拖欠外债,在公司连续干了39个月,也不吸烟了,减了体重,跑了马拉松,攻读硕士学位,并买了房订了婚。
是什么让她逆风翻盘?
在丈夫要离婚时,她那段时间过得非常不好,趁着信用卡没刷爆,去了心中一直很想去的埃及。当她在埃及的清真祠庙里醒来,头晕的她准备抽烟却把钢笔当烟点了。那时的她崩溃了,居然连抽根烟都成问题。在过去的4个月中,哭泣,暴饮暴食,失眠,无助,忧郁,填满了她的生活。心里满是绝望,再不改变就完了,那至少改变一样能控制的东西。她决定那就戒烟吧!当她集中精力把烟戒了后,然后开始跑步,她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都有了改变。当她跑完了马拉松,慢慢一切都变了。
她把心思集中花在戒烟上,用跑步代替了吸烟,后来改变了她的一切习惯。
结语: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习惯支配着。
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婚姻事业,都由微小的习惯组成。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驯养自己一个微小的习惯,一点点改变,宛如一颗珠子串着一颗珠子,最终汇聚成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
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