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生:微习惯是毒还是药

你练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推荐语:你练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心里有小九九的张小九。

我在当当app上读完了405本书,发现了个人成长的真相:微习惯的不同造就不同人生。

一、发生一次,等于什么都没有

得到平台吴伯伦老师有节认知方法论课,谈到:发生一次,等于什么都没有。

很多人都意识到认知的重要性,如何提高认知?靠读书和听课吗?怕不是只收获了安慰。

我们社交生活中朋友关系划分密友,朋友,熟人,半熟人,陌生人。在这个看脸的世界,密友那脸你是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陌生人或者半熟人你不仅可能忘记她们的名字还能忘记她的脸。为什么呢?在大脑里,有种神经元的物质,目前测量860亿个。当我们某项技能很擅长时,大脑里就会有对应的连接很粗的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是随机,随意的。如同街上的陌生人,接触了,有些可能变为至友,有些可能擦肩而过。

疫情期间,我注册了很多线上教育app,听了不少课,还逛了很多网页,看了大量资讯,抖音也是用学习的心态去玩。我感觉脑门上就差贴四个大字”知识分子”.

我都被自己感动了,挺好学的,有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呢?我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并无变化。

就跟我在街上瞎逛,看人一样,是无用功。

脑子里的神经元的连接也是微弱的。

好多人都在学习,那你脑子里的神经元的连接是薄弱的还是精密的呢?

我做销售工作时,常常会和客户多联系,联系多了就会有大概率机会成交;而仅仅拿个客户名片,不怎么联系的,基本上白干活。

学习和社交的本质是重复和连接。

二、高手认知,决策,行动是一致的

《穷查理宝典》上评价查理芒格,即使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所有的高手都是做到瞬间抓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人。

得到吴伯伦说瞬间把握本质,解决问题的人在大脑里建立了专属的力量。

查理芒格推崇逆向思维。

他的逆向思维能力怎么来的呢?他有个律师爸爸,尤其擅长用反面故事在他童年引导他。当他长大成为律师时,接触各种真实法律案例,不得不和一些小人打交道。于别人或许是谈资,于他则是生动的老师。

他终其一生学习逆向思维,使用逆向思维,甚至在大学演讲时讲了一个小故事,“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他学逆向思维,大脑有建立起高宽带的神经元连接,遇到任何问题从逆向开始思考。

高手认知,决策,行动是一致的。

认知,一个神经元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固定连接。

大部分人有拖延症,而少数人执行力超强。

往往脱颖而出的就是这些执行力超强的人。人唯一相同的资产是时间,一天行动拖一点,一月,一季度,一年,十年,能不把人生拖平庸吗?

尝到甜头的人,执行力会越来越强。没有尝到甜头的,无所谓执行早晚。看不见的损失比看见更可怕。

我们有时出门忘了自己是否关门,回去看门的时候,发现早已关得好好的。这是身体帮我们记忆,我们数次重复这个关门动作,大脑的神经元看见了,好好给连接着。习惯会帮我们记住。

《习惯的力量》记录了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叫巴赫曼的全职妈妈,仅仅因为无聊去了一次赌场,还给自己约定在赌场不停留1小时,每周五去一次。后来频率演变为:每周1次—每周3次--每天,从自我控制到上瘾失控。最后,遇到所有的不开心,都选择用赌博来逃避,沉沦其中。家庭毁了,女儿过早怀孕,社会嘲笑,挣扎,愧疚,负罪感凌迟着她。

巴赫曼最开始和赌场是薄弱联系,随着去的频率加大,她的神经元连接越来越固定,她遇到任何事,身体带着她去赌场。

我们常常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时,是否也在持续与垃圾为伍,养成坏习惯,大脑也建立起属于它的力量。

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三、自律即训练自己的好习惯

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40%以上都是习惯性行为,从驾车到早饭和性生活都成了不需要费多少脑子的行为。

查理芒格视读书思考如生命。

他说“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还自嘲自己和搭档“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查理在任何时候都随身携带一本书。

查理拥有的好习惯,造就他独特的人生高度。

现在流行的朋友圈打卡学习,运动,睡眠,都是帮助我们在训练自己的好习惯。

朋友圈常常看到有人早起打卡持续400多天,有人持续听书5年,有人持续跑步5公里,有些人复盘,有些人天天做手帐,有人天天录视频……

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参与的背后,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一个正面的习惯吗?

一个好的习惯如同一个思维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一个地球。

给自己坚持一个好习惯试试,用你的好习惯来改变你的人生。

我有段时间是夜猫子,感觉身体也变槽糕了。于是想着各种理由让自己早起,在与熬夜做斗争的阶段,真的很痛苦,会陷入自我怀疑的阶段。自己总是早起失败啪啪打脸,被愧疚感绑架。

很久以后,因为要早起写作,就和人组队早起自然而然就早睡了。

这个早起写作的习惯,让我更喜欢自己了,更享受自己的人生的每一天了。

终其一生,我们始终与自己同行。你愈来愈喜欢自己,你会越感受到幸福。你对生命中很多地方感受到不满,感受到痛苦,无外乎你对自己的不满意。

坏习惯的消除很难。身体和心理双重折磨,大脑里的神经元早已建立固定联系了,还希望去不停的打破它。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一个好的习惯轻易的就代替了坏习惯。当好的习惯养成,大脑里的专属的神经元连接起来了,我们的意识就遗忘了坏习惯,专注好习惯。慢慢地好习惯的能量越来越强,坏习惯遗忘久了,会让你以为那曾是上个世纪的事。

国外一个女性丽莎·艾伦,16岁吸烟喝酒和肥胖做斗争,借债度日。工作时期最长一份工作也只做了不到一年,家庭婚姻也破裂了。你看着这样的人生,是不是觉得有些惨烈。面对如此人生,看不见未来,很多人估计心态崩塌。

当34岁的她拿出过去的照片对比,她比过去苗条充满活力,年轻10岁。她的健康状态也好过很多人,不再拖欠外债,在公司连续干了39个月,也不吸烟了,减了体重,跑了马拉松,攻读硕士学位,并买了房订了婚。

是什么让她逆风翻盘?

在丈夫要离婚时,她那段时间过得非常不好,趁着信用卡没刷爆,去了心中一直很想去的埃及。当她在埃及的清真祠庙里醒来,头晕的她准备抽烟却把钢笔当烟点了。那时的她崩溃了,居然连抽根烟都成问题。在过去的4个月中,哭泣,暴饮暴食,失眠,无助,忧郁,填满了她的生活。心里满是绝望,再不改变就完了,那至少改变一样能控制的东西。她决定那就戒烟吧!当她集中精力把烟戒了后,然后开始跑步,她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都有了改变。当她跑完了马拉松,慢慢一切都变了。

她把心思集中花在戒烟上,用跑步代替了吸烟,后来改变了她的一切习惯。

结语: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习惯支配着。

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婚姻事业,都由微小的习惯组成。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驯养自己一个微小的习惯,一点点改变,宛如一颗珠子串着一颗珠子,最终汇聚成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

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微习惯(1) 这个颠覆了我的认知。 原来的动力学和意志力存在反比关系。以前的理论总是让我们去克制自身的欲望,而实际...
    靓汤爱读书阅读 1,033评论 0 0
  • 改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归根结底是要有行动。 试想一下:我的目标是一天读一本书,可是一想到那么厚厚的一本书要在一天内...
    幸运的啵妞阅读 1,040评论 0 0
  • 看了一篇文章,美国一个男子特别懒惰,他就相出一个办法,每天用几分钟时间,做一个俯卧撑,看一会书,写几句话!就这样...
    沉淀时间阅读 695评论 0 0
  • 这本书谈了什么? 本书是关于查理·芒格的汇编,收集了有关他的学习方法,决策过程,投资策略,以及他的演讲和“名言”等...
    hxiaom阅读 10,230评论 0 8
  • 做人挺难,尤其做一个恰到好处的人更难。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意识里面,潜规则、含蓄是一种美,前提是要恰到好处还不能...
    Ryder_Z阅读 4,204评论 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