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ll己亥年来话猪语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辞狗迎猪,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海岛上百姓祭祀拜送灶君等诸神骑腾云马上天庭,随着古城里此起彼伏响起的鞭炮声,年兜的气味逐渐浓烈,悄悄的己亥猪年就快来到了。

猪年讲猪。哺乳动物的猪,《现代汉语词典》:头大,鼻和嘴长,眼小耳大,脚短,身体肥。食性杂,嗅觉灵敏,生长迅速,繁殖力强。肉可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子和做其他工业原料,粪尿可做肥料。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应该说,十二生肖里排老末的家畜猪,其虽为千家万户的餐饮食材做出巨大的贡献,可人们对它其实并不太欣赏。这也许缘于其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脏兮兮的刻板印象。当然了,猪年来到普天同庆,人们所要寄托的寓意可吉祥了,如“金猪送福”、“财猪拱户”、“金猪开泰”等等,不一而足,热闹而喜气。

允许我来个乡腔的小灯谜,谜底猜一常用器物,请大家臆臆(乡腔ioh,猜猜)看。先提个醒,大家可以按提醒的思路猜谜底。在我们海岛,吃饭用的瓷碗我们就叫碗,平日里把比碗更大、比如盛汤使用的大瓷碗,乡腔习惯于直接叫“碗公”。那么,要请大家臆的谜面来了:我们吃饭使用的筷子叫箸,我们常见路边摊位在乍(炸)油条,用在油锅里翻夹油条的大长筷子该称为什么呢?

思维惯性可能会让你将谜底瞬息间脱口而出——“箸公”!箸公(谐音“猪公”,闽南乡腔反转词“公猪”)?哈哈,答案明显不对是不是?但你脑海里即刻能够突现出一只肥臀膘硕的大猪形象了吧?猜此谜的重点是,在我们乡腔词语交流中,箸(ti)与猪(ti)这两个名词,音通谐而义别异,原意差之千里啊。

以上纯属笑话一个,聊以调侃。实际我们海岛日常使用的方言里,有关于猪的俚语俗语十分丰富还极具生动。比如借助猪的硕胖憨态,延伸出用于形容人的心宽体胖、福禄相貌的谑语:“头大面四方,肚大聚财(肚脐)王”等等。

大家知道,俗语是汉语语汇里在日常口语中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由百姓创造进而反映百姓生活经验和愿望。所以俗语平时也称常言、俗话,三者同义。当然有人称之为“本地土话”,但不管土与不土,俗语毕竟能使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更方便顺畅,“接地气”还极具趣味性和地方特色。

由此本人私以为,俗语等同于“熟语”,多指由本土生活的人们约定俗成,广泛流行或者运用,且形象精练的语句,很容易使人熟悉和接受。乡腔俗语,某些音有而字无或文字转韵的句子等,书写过程中以“文读”(读书音汉语拼读腔)和“白读”(乡土腔调所读的音)的拟声切韵,力求替代注释,以求能较为清楚地达其意。

下面将海岛古城片区早时人们交流使用,与猪有关的部分俗语(统称)记录下来,也许能让您勾起些许的记忆。

除了我们前面所说“头大面四方,肚大聚财王”;又例如:“牵猪哥,放冗索”。原意思指早期从事种猪配种职业的人,牵赶公猪时只需要对公猪的习性和意愿稍加掌控即可,牵扯的绳索要张驰有度,表示一种轻松随意的本意;该俗语后来延伸为,在处理某些事务时需要张驰有度的意思表现。还比如“倖猪榉灶,宠囝不孝”,这是教育类属的谚语。倖与宠同义相似,指溺爱和放纵。俗语告诫人们,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需要严加管教,不能随意放任,否则会导致其做出违背道义等不良行为。

俗语“挹(捡拾刮挟)无猪屎讲无话”,乡腔多为自责的语态运用。类似人们常说的“不看过程看结果”(特别鄙视这扯淡的句子),或败者为寇之意。挹是行动过程,猪屎是行动结果。“挹猪屎占猪”,指在利益面前不按规则强抢多占;“猪屎篮仔无敲不通黐”,句意似鼓不打不响,钟不敲不鸣。引申人因迟钝呆滞、不明事理,需要别人直言提醒之意;还有一句歇后的俗语:“薰猪头皮----熟头熟面”。

下面这句是自古以来广泛流传于闽南地区、妇孺皆知的谚语,它是宣扬家庭和睦夫妻和谐、极具表现正能量的名句:“惊某大丈夫,拍某猪狗牛”。意思为,只有爱惜疼爱自己的老婆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而打骂老婆的丈夫如同猪狗牛等牲畜,甚至于连猪狗牛都不如。

“三斤猪头捾四斤喙水”,这是乡腔一句夸张的俗语:一个猪头看似只有三斤重量,却含带有四斤重量似的猪嘴巴。喙水,原指鼓舌如簧、善于口才的人。这句俗语隐贬华而不实而夸夸其谈的人;而“死猪仔价”、“死猪镇玷”,指固定的不可商议的价格和没用的东西占地浪费;“猪铺狗眠床”、“猪食狗睏,猪狗巢”,均比喻不讲卫生的脏乱、得过且过的一种现象;“猪仔过槽香”,则指由于新环境的诱因,小孩吃别人家口味的饭特别香,类似“隔锅的饭香”……

犹记得早的时候,有一番薯品种名叫“猪母mai”[(mai)“毋爱”的合音],可能品种不良吧,以致于连猪都拒食之意;记得家乡曾有地名“猪母崆”,现如今改名“知母康”(获知母亲平安健康)好吉祥的寓意,值得大赞;乡腔有一个动作称为“猪母摖”,摖即鑢,形象地体现母猪的躯体,其左右及后侧等部位,在墙壁处磨蹭去污解痒的动作。有一句责语叫“猪狗禽兽”(指猪狗不如);有一种翻脸不认人的作派叫“猪肚反(翻抦)开拢是屎”,也泛指人表里不一,或易使性子易翻脸,其同另一句乡谚“好头好面臭尻川”成为“俗语兄弟対子”。在早期,正月元霄节晚上,铜陵古城有“扛猪葛”(一种聚众乞巧纠缠耍弄的旧陋习)的习俗,最终貌似违背公序良俗而被人们慢慢的摒弃了……

乡腔还有一俗语:“敢做匏桸,毋惊水烫”,相信你也知道“死猪不怕开水烫”这句俗语,其此两句语意异曲同工。我甚至疑惑于,后者是否曾为偷偷抄借我乡俗语的“升级版”呢?

己亥年到聊猪语,“凊彩讲讲咧,恁凊彩听听咧”请方家多批评指导。顺祝您(猪)诸事如意了。

                          2019/01/29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挩窗牛屎魟 戴紙橐仔開店窗 回忆小时候的“乜吃”(零食),总是绕不开“鸡膏糖敲”(麦芽膏糖饴)。盖因当年有一批肩...
    怣慧阅读 822评论 3 8
  • 家乡的人们在日常语言交流中,有“变龟抽虎须”这样一句口语化的句子。实际上这句乡俚谚语原话应该是---- 變鬮...
    怣慧阅读 856评论 4 13
  • 依然记得《真爱至上》里的那句台词,“我们要为爱撞得头破血流”。 这部电影多年来一直是最好的圣诞电影,也是最...
    凉薄慌归阅读 573评论 0 0
  • 这几天在反复听5到8课。也就是过去多次听到的搜集,排程,行动三部曲的第二步。排程最重要的是分类。然后在不同类别,不...
    岩_ec24阅读 304评论 0 0
  • 人一辈子的祸福和机遇脾气使然。在家总是忍不住跟母亲生气,大声说话,我知道我不应该骂,可那是因为母亲太顽固了,很多时...
    Rites阅读 1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