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几年,总有一些家长或明或暗地向我透漏“你应该严一些”。我很困惑,什么是严,怎么样才叫严,严的程度怎么把握?我是个物理老师,琢磨不出“严”的含义,领悟不到“严”操作,更不知道“严”的意义在哪里。
以学生完不成作业为例,写不完作业我是罚他站一节课还是打他两下?(当然现在不允许体罚)然后呢,以后作业就会按时完成吗?即使完成了,是自己做的还是抄来的呢?教给他的知识真正掌握了吗?
在我看来“严”只能让学生怕我,而不会让他爱上这门学科。也许家长会说“严一点,他就干,不严他就不干!”这就曲解了教育,学习不是做苦力,干与不干不是僵化的、肢体的、动作性的操作!它是灵活的、内在的的,不可控的思维!它不好监控,不好评价,不好约束!唯独能告诉你学习成果的只有“成绩”!(这就导致了好多家长都只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者的内在动力)
我相信这样的场景好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安安静静地趴在书桌上,乍一看,他好像在认真写作业。可再观察,你会发现攥在手中的笔停在半空,动都没动一下!很明显:灵魂早已飞离肉体,小小的躯壳再也不能束缚他自由的灵魂!你看,虽把他限制在一方天地里,限制了行为却左右不了思维。物理是需要思考的,如果克服不了思维的惰性,那“严”的效果在哪里呢?
语文、英语、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甚至包括化学都可以通过背诵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可物理可以吗?不可以!如果答题时不能筛选有效信息,快速进行逻辑分析,找到使用条件,选择解决策略即使公式、原理、定律背得滚瓜烂熟也于事无补!
一道练习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有些学生两三分钟解答完毕,有些学生就呆坐在那里,你让他拿出笔来写,他花半天去找纸和笔;有些学生攥着笔望着题目一脸茫然,半天不写一个字;有些人皱着眉头,好像在痛苦地思考……无力、无奈、无助……“严”可以让他不说话,不乱动,不违纪,唯独做不到让他“动脑”。我有时候恨不得钻进他们的小脑袋里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恨不得知识就是液体可以直接给他们注射进去;恨不得他们渴望学习就像瞌睡一样不由自主!
怎么办?练!全身心的投入!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实践哪来的经验!
“严”是他律:靠别人约束只能短期有效!更重要的是“自律”:自我约束才能长期有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有所成必先完善自己,先成为健全的人再做伟大的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现在的学生对自己太好了,太仁慈了,不愿让自己受一点委屈,干什么都挑最容易的,要成功哪有这么容易!
我经常询问不同学生回家写作业的顺序,回答的口径大多一致:先写语文、英语或其他科目,最后再写数学和物理。我问为什么最后才写物理“因为其他科目简单,抄抄写写就可以,物理太难,半天写不完!”那写完其他科目一般都几点?“十点多!”十点多不困吗?“困啊!”那物理怎么写,还有精力吗?“没有!”那为什么不先写物理?!“因为物理不好写……”那不怕写不完作业挨罚吗?“怕啊,所以抄啊”……死循环!
我顿时我明白了,学生写作业注重“效率”,有效的时间能完成的科目越多“效率”越高,被惩罚的概率就相对越少。相反,如果花费了两个小时完成物理那就意味着其他科目没法完成,而物理又是抄起来最省时间的科目,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把物理排在最后。
瞧,这就是物理学不好的原因。现在课改,八年级考地理、生物,好多学生忙着准备地生考试,不管是晨读还是晚上回家,大人小孩齐上阵,背背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体力和脑力消耗让他们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了。
有时又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小孩天生不擅长某些科目。这很正常。可是,焦虑的家长们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哪科都好就某一科不好……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强人所难。
我有个学生小泽,上学期阶段测试后他妈妈给我发信息说“这个孩子我真的不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他对理科很吝啬,不太喜欢理科,麻烦老师出出主意,如何改变让他喜欢理科,我都愁死了”。
起初,我很武断的认为是这个小孩不爱学才学不好,没在物理上下功夫,后来成绩出来了考的还不错也没当回事,心里默默想着是这个妈妈太小题大作了。
后来,不经意间和他八年级物理老师交流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小孩可能确实不太擅长物理,经常学到十一二点!这把我震惊到了,后悔错怪了他,我一直以为他是对物理不太上心的。知道他这么努力我也放心了下来,总觉得这么努力的小孩成绩不会差到哪去。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再后来就到了寒假,晚上十点她妈妈特别焦急地联系我,说其他科目都名列前茅,唯独物理考的太差,我一看,确实有点差,100分才考81!之前他的成绩可都是100啊!
于是我忽然意识到他妈妈早前联系我原来是看出了“苗头”啊,责怪自己大意了。
仔细回想一下,年前看他的试卷确实有问题。他的试卷写的满满当当,几个公式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小孩写了一大堆文字描述!问他为什么,他说不知道,写着写着就这么一大堆,让他简写他不会,我还调侃,说他适合去专业的教辅机构编写参考答案。
从这一点看,他或许就长了颗“政治家”的脑袋,细致谨慎。隐隐地担忧他到了高中,学习物理会更吃力,可能得偏文科。这个念头一闪我就后悔了,怎么能这么武断地去给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孩子定性呢!他们的未来可都是未知的可创造的啊!
收到他妈妈的信息我思考了一整晚,隔了一天,我整理好思路编辑了很长一段文字发给了小泽妈妈。
再后来,就开学了。前段时间预习检测,小泽的测评结果还不错,他满意我也满意。我知道他这个寒假确实努力了。下了课,小泽跑过来问我说:“老师什么时间还有测试?”
“我不知道啊,应该很快吧。怎么,你这么期待考试是要一雪前耻吗?”
他很笃定地点点头:“嗯!”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
我欣喜于他的改变,也享受着他带给我的感动,更期待“王者归来”。这件事情点醒了我:要尽可能全面、客观地了解我的学生,不主观臆断、不盲目定性,要主动了解成绩背后的故事!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应该就是这样吧。
人生的路这么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确很幸运。但对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也应该努力尝试尽力而为。作为家长,良好的沟通胜过一千次的唠叨,了解并体谅自己的孩子比成绩本身更重要。
最后,自省:初出茅庐,大言不惭,年纪轻轻就妄谈教育,确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想到了,就想写下来,想与人分享,想找寻同伴,想获得认可。
不喜浮夸,但也拒绝平庸。想成为有思考的教育者,做一位略文艺的物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