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三天,横跨周末,除去陪家人,吃饭,睡觉,余下的时间留给了书本,坚持利用碎片时间看会儿书,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当才华撑不起野心的时候,只能安静读书。
2.
接着说读书,越来越发现现在已经逐步进入全民读书的时代,各大读书社群、公众号的出现,更是渲染了读书的氛围。但对于从网上看到的如何读书?如何坚持读书?如何选书这些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对于如何读书?首先,提问的人,一般都是心里比较迷茫的人,当周围突然出现“读书潮”时,这帮人不知道自己是否也应该随大流,开始读书;其次,提问的人,一般也是平时不读书的人。因此,当平时不读书、心里迷茫的人提出如何读书时,其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因此,我的见解就是:你只能坐下来,从最薄,最易懂,最喜欢的书本开始,先去接触书本,让自己不反感,让自己可以在椅子上坐上一刻钟半小时。坚持一段时间时间后,你再回过头看,看到就是答案,而不再是这个问题了。
对于如何坚持读书?上面提到了“坚持一段时间”,这也正是很多人问的怎么去坚持?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在一开始不要将目标订高,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每天看10分钟,10分钟,两首歌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每天1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适当增加,20分钟,30分钟,循序渐进。不建议一上来就订个一小时两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潇洒姐王潇曾在微博上创过“每天专注三小时”的活动,我个人觉得对于刚开始读书的人来说,不宜使用,因为,一下子坚持三小时,是非常困难的(切身体会),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任何事情,如果一开端就遇到阻力,整件事失败的概率就非常大。所以,一开始时,不建议给自己定一个非常大且难以完成的目标,特别是对于读书来说,再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读书是一个很难得以体现的事情,你很难在短时间或者啥时候看到带来的变化,而现在是一个急于变现的年代。因此,整理起来就是:首先要正视读书这件事,读书就是读书,别想一下子它能给带来什么,其次,不要订远大无法完成的目标,就从最简单的10分钟开始,一天天坚持,只要坚持下去,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坚持这个事儿,其实有很多方法,现在最流行的就是打卡,每天打卡读书,打完卡晒朋友圈,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满脑子都是人性)每天晒朋友圈,得到朋友的点赞,更有利于坚持下去)
对于如何选书?有人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现在有很多的推荐看书的文章和APP,到那里头去选择就行了。这确实不失为一个方法,特别是对于现在凡事都急于有结果的年代。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却与时代相悖:花时间一本一本去看,等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自然会知道哪些书可以看,哪些书是好书,因为你有了一定的积累资本后,你才能灵活的选择你想要的,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这个道理,当你有了资本后,你才有话语权,你才有选择和拒绝的权力,甚至你才有买买买的权力。而我也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说:读书是自己的事儿,无论是理解力,接受能力,甚至消化能力,都是依据你自己的功底来决定的,你还是一个小学生,别人扔给你你一本博士生的书,你看的懂吗?你理解得了吗?你能消化吗?我估计你连读出所有的字都存在困难。因此,选什么书,一定是建立在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功底的基础上,再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本,而不是盲目的去听从一篇文章或AAP的介绍。
3.
讲一个故事,新员工向老员工请教问题,新员工将问题描述了一遍,然后问怎么办?如何处理?老员工就逐条讲解,给出建议,但在两人整体交流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员工每说一句话,新员工都会打断,老员工有时都插不上话,当老员工接一个电话后,再问新员工刚才讲到哪儿了,新员工竟然回道:没啥事儿了。最后将老员工晾在了那边……
对于故事中的情况,我们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当我们去向别人请教时,是否可以做好一个最基本的请教者应有的姿态,是否可以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学会不插话,最后也学会感谢?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高速发展,当你有问题去请教别人时,你就是占用了他人的时间,那么就应该要尽可能的以最快的方式,来缩短请教时间。故事里的新员工会让我觉得:你是在玩老员工。
4.
孩子上课的老师换了,新的老师换成了年轻女孩子,整体把控能力差,互动能力差,眼力见儿也差,竟然出现忽略了某个孩子,被孩子家长发现的情况。最严重的是孩子出现了厌课情绪,上到一半,提出了不想继续。
在任何情况下,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失去兴趣时,那就是最危险的信号,是出现不好苗头的开端。
最后,附上两幅孩子在上课时画的画,心无边际画出来的,就是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