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实验设计看007打卡数据分析

2019年末发生的新冠肺炎在国内的爆发,导致我们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随着时间的延长,严格防控和对疾病发展和治疗的认识,新发病灶逐步降低,部分省市新发病人数量见底。治愈率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实验的疗法有80多个,不乏有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还有老药新用的氯喹等等。其中瑞德西韦将一名美国危重型新冠患者转危为安,后期的药理实验及体外实验效果极佳。但是仍未被允许在临床大规模使用,现在仍在进行三期临床实验,最快的数据也要在今年四月底左右出炉。不少网友就问,这么好的药为什么不用呢,等到临床实验结果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牵扯的事情和因素很多,最基本的就是临床证据的三级五等分类。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换成人话就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病,我们不知道选那个药效果最好,在选择的时候,那就需要看这些药对这个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如果都说这个药效果好呢?那就需要看看这些证明效果的临床实验等级怎么样,我们会选择等级最高的药使用。那么这些等级是怎么划分的呢?我们以评测两个蛋糕为例。

I级:评价蛋糕的标准明确,每个人随机评价一个蛋糕,然后评分。

II-1级:评价蛋糕的标准明确,所有的人排成两队,每队评价一个蛋糕,然后评分。

II-2级:也是有两队,其中一队是男的,另一队是女的,每队评价一个蛋糕,然后评分。

II-3级:直接不用评分了,了解一下过去这两个蛋糕的评价怎么样,可以大概知道这两个蛋糕的评分。

III级:不用评分,也不用以往的评价,找一个经常吃蛋糕的人尝尝,直接告诉我们这两个蛋糕怎么样,哪个好。

上面只是非常非常粗糙的用蛋糕来模拟药物的临床医学证据评分,但是也相对接近。由此可见,评价标准越准确,数据越客观,等级数字越小,我们对这两个蛋糕的评价越准确,越接近实际,这个蛋糕也越好。

回到今天下午群里面关于打卡数据的分析来看,我们也可以相对粗糙的把选择哪种方式的标准高低参考上面的标准做一个分级。

I级:把想到的分类方法列出来,目前我们就两种,一种是金数据,一种是微信接龙。然后按照方便、准确、分析、汇报以及其他数据作为指标,班组成员随机使用一种然后打分,看两种方法的分数有没有差别,在哪方面有差别,统计学有没有意义。

II-1级:同上,只是班组成员不是随机分配,而是按照某种规则分配,比如前后50%或者奇偶数等等。

II-2级:分成两队,不需要那么明确的指标,只需要打分就可以了。两队的标准可以是文理/男女/年龄等等。

II-3级:可以参考其他班组或者相关行业看看那个适合,直接拿过来用。

III级:指定某一个人(班长/组长/志愿者等)使用两种方法,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

这几个等级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因为最终我们会选择其中的一个蛋糕或者一种方法。这几种选择的结果有可能都是一样的,都选择了同一个蛋糕或者方法。但是重要的是我们选择的过程,是不是客观、准确、接近实际。

所以其实选择某一种数据方法并没有那么难,评价优劣也不需要这么复杂。只是在这件小事情背后,也有不是那么小的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