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 (美) 威廉厄姆 (Willingham.D.T.) . 著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原作名: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
译者: 赵萌.
出版年: 2010-5
2018年年中来自一位书友的推荐,一本将认知心理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好书,本书介绍了最简化的大脑思考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几个与学习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结论,比如“背景知识对理解很重要”,“题海战术和练习很有必要”,“专家和新手在抽象思考方面的差异”等。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学生和老师以改善自己的学习/教授方法,而且适合每个人阅读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意识到练习很有必要,了解如何从新手变成专家),避免学习上的误区(比如拒绝背诵,过度使用搜索引擎等)。
下面用我自己的逻辑介绍本书的几个重要结论,并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做补充说明,网上有很多完整的读书笔记(微信内搜索试试),比如《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丹尼尔·T.威林厄姆 - 简书和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 简书,我就不浪费时间重复细节了。
大脑的思考模型
上图是从思维区域和信息来源的角度描述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工作记忆”空间是我们大脑的思考/理解空间,相当于电脑的内存和CPU,随时随地的在进行计算,小到生活琐碎的穿衣打扮穿鞋走路,大到复杂的决策和工作。
环境和长期记忆是工作记忆处理信息的输入来源,相当于电脑的外接设备和硬盘。环境比如我们看见听见的东西,阅读的内容,别人说的话; 长期记忆是大脑长期记忆的信息,比如我们熟知的历史、专业知识、各领域常识(我们上学和成长过程中掌握并记忆牢固的东西),比如工作中记住的信息(公司名称,基本税号,销售人员比如熟知公司的产品系列和性能价格等),各种不需要从环境、书本等外界环境调用就能知道的知识信息。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对幼儿园的小孩来说,数字1-9可能只有1-4在长期记忆中,而且还不能灵活运用;对初中生来说,九九乘法表就是长期记忆的内容,并且可以灵活抽取使用,比如问6×7他就知道是42,小学生可能还需要掰手指从1×7一直数到6×7,这就涉及到长期记忆的记忆程度和练习强度的问题了。
再举一个工作的例子,比如钠遇水会燃烧是常识,叠氮化钠如果用金属勺取用可能燃烧和爆炸,这应该放在长期记忆中,而不是每次使用都先找文献和查看注意事项(从环境中获得),哪次要是默认没啥事,就真有事了。
如何提高思考/理解能力
工作记忆是有限的空间!这也是长期记忆和环境对改善理解能力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提高思考能力的前提。
从上面的大脑思考模型,有几个提高思考/理解能力的方法,也就是提高“工作记忆”的运行效率。
一是“思考更快/自动化”,这是“第五章练习”的结果,加强练习可以更快的执行一些基本操作,就比如上面所示的6×7;熟练掌握简单的操作单元,才能更快的运行“单元集合”,这就像数学和物理考试题,简单的题目只考一个知识点,复杂的题目则是同时考多个知识点(知识点A的结论是下一个知识点的前提,复杂的计算题就是这么堆起来的)。
我们很习惯看得见的习惯,比如穿衣服系鞋带吃饭这些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却很少关注看不见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的训练就是增强思维自动化的过程,从而用更少的工作记忆空间,执行更多更复杂的任务,这就是更高级的习惯训练的意义所在。具体到哪些思维习惯值得训练,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的比如延迟判断,决策时考虑机会成本,复杂的比如一个思维的流程例如《创新算法》介绍的TRIZ方法论。
二是增强“长期记忆”的容量,这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观点,强调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并从记忆方法论的角度介绍怎么记得更多更牢固。工作记忆本身没有信息,需要从环境和长期记忆中调取信息。 背景知识越多,工作记忆越容易获得思考/理解的背景知识,越快输出思考结论。这也是为何学习初期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期间需要死记硬背很多东西(虽然这里面也可以有技巧以背的更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人觉得有些东西不需要记忆(不放在长期记忆中),每次使用的时候从环境(图书、互联网)上现找现用就行了,但就像第四章所说的,这样很容易陷入浅层知识之中,无法形成更深层的抽象思考。一方面是因为工作记忆空间有限,把空间浪费在寻找信息上,就没足够空间处理信息了;另一方面是背诵之后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更多联系(connection),联系是抽象思维的核心。
三是增强“抽象思考”,抽象思考与具体思考相对应(abstract vs concrete),抽象思考对应于深层知识,是一种更容易迁移的知识。理解新问题的关键是联系,而抽象思考的核心就是掌握了浅层知识的共同规律,所以容易举一反三,做一道题就会一类题。
几点联想
第一章强调“好奇心与生俱来”,这也是《思维简史》一书的观点,书中介绍了几个科学实验。小孩出生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问为什么,并且对理解世界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好奇。
但是要想获得成就感,既要避免问题太难,不然给学生太多挫败感,又要避免问题太简单,不然学生只是低水平重复。这就对应于英语学习方法中强调的i+1模型,比当前的情况稍微难一点,学生稍微努力就能够到。
《思考,快与慢》: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大脑在本质上是懒惰的,这也对应于大脑的潜意识思维和快思考。《超越智商》介绍了更复杂的大脑思考模型,区分了快思考和慢思考,给出了理性不足的分析,和增强理性的方法。另外本书强调智商也是可以训练的,和作者第八章对待智能的观点相似。
关于抽象思考,之前读过一本书是G. 波利亚写的《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这本书是阐释抽象思维和举一反三的好例子,掌握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从出题者的角度看到题目的逻辑,如何联系几个考察知识点,解题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知识管理软件:evernote(印象笔记)给自己设定的愿景是成为人的第二大脑,从大脑思维模型的角度讲,就是利用软件扩展“长期记忆”的容量。但是需要注意别本末倒置,把需要记忆(至少要点)的东西都一股脑放在软件里,用知识管理软件完全外包大脑的长期记忆,这和不愿意背诵和练习是一样的错误。
搜索工具和搜索能力:这是扩展“环境”的方法,更快的获取更准确的环境信息,也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之一。同样需要避免用搜索代替一切,如果练九九乘法表都需要搜索或计算器才能计算,那就走极端了。
2018-10-27 wirte and publish,1.5hour
2018.10.31 update,25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