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上一届毕业班时,有位妈妈跟我反应,她儿子回家特别喜欢抱怨。要么是抱怨父母无能,来深圳打拼10几年,连个深圳户口都没搞定,害他要比那些有深圳户口的同学多考几十分。要么是抱怨老师指定的复习范围太大,知识点太多,根本就复习不完。要么是抱怨那些学业优秀的同学,每天只顾着自己学习,根本不愿意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的抱怨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没完没了。
后来开家长会说起这个事,很多家长都应和,说他们孩子回家也会抱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现在我带的这个毕业班,仍然有不少家长跟我反应他们的孩子回家喜欢抱怨,听得他们很烦躁,又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只得装聋作哑躲到厨房做家务。
抱怨,是一个人表达不满、怨恨,或者后悔情绪的方式,以宣泄、减少自己内心的认知失调所带来的不愉快。抱怨虽然宣泄的多是负面情绪,却令听者感到压抑,或无所适从。不过,抱怨也有积极作用,可以令抱怨者消除愤懑之气,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生命状态。
比如很多孩子回家跟父母抱怨没有深圳户口一事,家长不必忧心,让孩子们吐出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深圳市在中招考试中体现出来的户口差别,确实很不公平!作为老师,我也是痛心疾首!我眼睁睁看着不少孩子就因为没有深圳户口不得不与父母分离回到老家读高中,甚至还有孩子为此失学,而这些孩子,只要有个深圳户口,他们就可以稳稳地坐在深圳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高中,周末回家就可以父慈母爱,兄友弟恭。在孩子看来,明明是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有深圳户口的同学只要处在班级中等水平,就能轻松拿到公立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反观没有深圳户口的同学,成绩必须处在班级上等水平,即使上等水平也未必能上得了公立高中。这确实存在地域歧视,很不公平!孩子回家抱怨几句很正常,他们内心的不满需要宣泄。这个时候家长不需要劝解孩子要摆正心态,要接受现实。而是要站在孩子一边,认可他的不满情绪,甚至也可以附和他的不满情绪。家长可以这样说,就是啊,怎么说深圳现在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什么还要分什么深户和非深户啊?太不公平了。
还有,同样是被父母带到深圳来生活,别人的父母就能搞定子女的户口,读书可以不必太辛苦。自己的父母搞不定,抱怨几句也很正常。这就好比父母抱怨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一样。所以,当孩子在抱怨父母无能搞不定户口时,做父母的不要恼怒,而是要将自己的无奈坦诚告知孩子,然后向孩子表示歉意,最后向孩子提出希望,希望他能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适当的抱怨非但无害,还有平衡心态的作用,但如果把抱怨当做一种习惯,不仅给他人添堵,还会陷自己于尴尬或者颓废之中。既然抱怨产生负能,令他人不快,令自己沉沦,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抱怨呢?
1.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两者之间差异太大。生活中有不少胸有大志,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往往给自己设定很宏大的目标,可自己当前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无法达成目标,于是就会心生抱怨,觉得上天不公!别人有爹可拼,为何我没有?别人有房可拆,为何我没有?别人有智商可秀,为何我没有?他们把自己的不如意都归于外界不公所致,怨天尤人在所难免。
比如某班有个学生,成绩长期稳定在年级30名左右,可他偏偏把目标锁定在深圳中学。他的班主任建议他把目标定在一所区属高中,他铿锵答道:本人非深圳中学不读!年级30名的成绩就算超常发挥,也进不了深圳中学!他当然失败了!就当下的招生政策来讲,就算这个孩子家里有钱有势也难进深圳中学,更何况他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于是他就到处抱怨命题老师出题偏离考纲,监考老师不公平,阅卷老师乱阅卷,还有他的学科老师复习没抓到考点,他的同学经常影响他学习等等。总之,造成他与深圳中学失之交臂的,均是他人的原因,与他本人毫无关系。
对于这种学生,老师和父母要坚决敲醒他,帮助他看清事实的真相,同时要教会他正确的归因。诚然,有些事情能成功,是因为运气好的缘故。但更多的事情能成功还是源于当事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自己所做之事的正确判断。
2.抱怨可以表现个人优势以便找到成就感。优秀到让人无法忽视的人,是不会轻易抱怨的。相反,有些学生的优势不够明显,但又不甘于坐在地上鼓掌,于是他们便会扛起抱怨大旗到处抱怨:咱们数学老师的课讲得很不咋样,板演速度太慢了,还有那个化学老师,竟然把化学反应说成物理反应了,运动会上,咱班男生表现太差了,还有裁判乱吹哨……叽里哇啦,不停地吐槽抱怨。这是为什么?表明他懂行啊,他很聪明,什么事都瞒不过他!
对于这种抱怨,父母听着就是,有空就搭讪两句,没空就莞尔一笑,然后提醒孩子赶紧读书写作业了。千万别试着跟他讲什么道理,他们就是闲着无聊说几句闲话罢了,没有其他意思,让他显摆一下,在父母这里找点成就感也未尝不可啊!
3.抱怨可以表现个人弱势以便求放过。每个人都有自己死命维护的自尊心和面子。可有些事确实太难了,孩子们做不到,怕家长责怪,他们就会抱怨?比如考试结束回到家就哭兮兮地抱怨这次考题太深,试卷上的题目老师一个都没讲过,抱怨时间也不够,根本写不完,监考老师又不提醒时间,害得自己考试时间都快结束了,还没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孩子为何要抱怨这些?这是在向家长释放信号啊!潜台词就是:这次我没考好,我的心情已经很难受了,我很惨啊,千万别因为我没考好就责骂我啊!
针对此种情况,家长当然不能骂了,孩子都已经示弱了,再骂就只能让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家长此时要对孩子说这样一番话:我相信你说的话,接下来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我相信,只要找到原因,努力一把,一定能扭转这个局面的!
等到考试风波过去一阵子,家里风平浪静之时,家长还是要与孩子一起谈谈关于“解释风格”的话题。告诉孩子一句话:你经历了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你怎么解释你所经历的事情!凡事消极解释,你获得的就是消极的人生,从此颓败沉沦下去。凡事积极解释,你获得的就是积极的人生,生活一定会赐你美意!比如没有考好,可以解释为:为了中考不出差错,所以平时考试总是让我掉坑里,没关系啊,我趁机把这些坑填了,中考不就大功告成了吗?习得这种积极解释风格的学生,人小宇宙大,动力源十分强大。
4.抱怨还可以表现自己的无助进而求助。这种抱怨没有针对性,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无助,进而向他人发出求助信号,希望听到的人能帮他承担责任或解决问题。比如女孩子回到家抱怨说,仰卧起坐要做55个才满分,太烦了,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啊!这其实是在闲话父母撒娇和求助。此时妈妈补上一句:没关系啊,每天晚上睡觉前咱们练一组,我帮你压腿计时。反过来男孩也会有求助式抱怨,家长一定要听得懂并及时给予孩子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少不了抱怨,不过他们的抱怨跟职场老油条的抱怨不同。孩子们的抱怨,求生欲满满,职场老油条的抱怨,才是如假包换的慢性毒药。
最后提醒所有的家长朋友:抱怨是没有用的!要想孩子远离抱怨,首先让自己开启一种不抱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