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笑饰非
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他的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
21、以泪掩过
论证经常遭遇情感方面的问题,当遇到这种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来控制情感。强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维是成反比的,一旦情感超过一定界限,引导论证正确进行的机会就随之归零。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23、两难陷阱
这里所说的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是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应。
这种谬误,试图对听众造成情况紧急的假象,强迫他们在假象制造者所给的选项中作出选择当两个选项都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是这种紧迫感的制造,特别重要。
(想到了没有什么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24、以先后论因果
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先于结果发生,所以大家会有“发生在结果之前的就是原因”的错觉,但实际上因果之间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异的。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他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
25、情感误导
当我们选择性的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26、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
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的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操纵这种谬误的态度是: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27、避免结论
结论是必然要达到的,论证——人类推理的语言学位称谓,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如果我们论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那是将论证庸俗化。
28、简化推理
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者的特点。不要告诉听众他们想听到的,要告诉他们真实的。
不要对他们假言欺骗。
如果说“合乎逻辑”的活着,不能与“完整的活着”相等同的话。它至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我相信逻辑,比如说有一个峡谷,所有的人都说过不去,那里是万丈深渊,但如果逻辑推论出那里应该有一座桥,我就会走过去。——张维迎。
一切哲学问题,经过分析,都是语言问题,而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逻辑问题。——罗素。
感想:
这一章读完了,忽然发现,之前很多人说认知,其中提到认知偏差,我想到源头应该就在逻辑这里,也和这几种谬误有关。
比如,之前读黑天鹅,作者提到人们总是喜欢事后归因,也称叙事偏好。举例子说明白的这些观点,原来也是其中一个逻辑谬误,第24条,以先后论因果。
读完这些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是这些:不要告诉听众他们想听的,要告诉他们真实的。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传递者,输出者,要考虑这些,因为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呼雀跃。
而作为一个输入者,我们该提醒自己什么呢?找到你自己,也是完整的活着,而作者说,合乎逻辑的活着,和完整的活着,即使不等同,但前者也是后者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这路上,要提醒自己,不要将自己的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要追求真实,要追求真相,而不是我们想要听到的,看到的。
如作者所说:不假言欺骗,也不被假言欺骗。
最后,罗素还有张维迎都说到逻辑很重要,语言和使用文字,在这里又一次被提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