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焦点解决第258天分享(2019.5.7)
一位同事苦恼地说:“儿子现在准备上初中了,不知道学习是为了啥,作业应付,成绩不在乎,对于上那个学校也不考虑,完全没有一点自制能力。怎么办?”
听这么同事的话,我能感到同事的无力。但是也能感受到同事对孩子学习的用心。希望孩子能有不同的改变。从自己陪伴孩子的经验,我谈了几点自己的想法。
相信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如果要是问起,孩子小时候怎么样时,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满脸的幸福感,回忆起孩子小时候,多么可爱,学走路摔了也不哭,爬起来接着玩,一个玩具乐此不彼地玩半天,看见啥想着尝试学等等。真的是这样,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喜欢探索,有毅力。所以,坚信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这一点很重要。
耐心的陪伴也很重要。想想孩子学说话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学会喊爸爸妈妈,我们重复了多少次?等待了多少天呢?听到第一声“爸爸妈妈”,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惊喜,好奇,激动!可后来呢?随着孩子学习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的感动,好奇心,是越来越多呢,还是越来越少呢?孩子穿衣服慢点,我们心情好时,尚有些耐心,如果心情不好,加上有急事要出门,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当孩子第一次拿起笔涂鸦时,自己的心情,跟后来,孩子上学后写错一道数学题的态度,是一样吗?
孩子做不到的,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陪伴中越来越缺乏耐心。似乎在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无师自通地学会一些技能。达不到就给孩子贴上“磨蹭”、“消极”、“笨”、“内向”、“懒”。我的一段经历让我反思到这些。有次右手受伤,所有的活动需要左手来完成,很简单的加菜动作,左手都无法顺利完成,别说写字了,更是东倒西歪凑不到一起。直到几天后才勉强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但速度还是很慢,就这我都非常的高兴。想到这些,我再去看孩子的一些行为,就能更好的理解他了。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陌生的,都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是不是就放下内心的焦虑,少些催促呢?
相信孩子那样做有他的原因。看到孩子写作业磨蹭,我们一般会怎么认为呢?是不是会觉得孩子估计不好好写,不想写的快呢?我想起我们家孩子小时候的一件事。孩子上小学时,需要先写完作业,再弹琴,十点结束。结果呢,孩子总是有写不完的作业,练琴的时间很短,十点一到,准时收拾东西睡觉。后来才从女儿那里得知,反正写完作业也要弹琴,她又不太喜欢弹琴,干脆“磨叽”到十点钟就可以睡觉了。当我了解到这些,就改变了方式,跟孩子商量,写完作业后,把曲子谈三遍,啥时候完成,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手工,看喜欢的绘本等。这样做了约定之后,孩子写作业快加上三遍弹琴,不到八点就能完成。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孩子之所以那样做,都是有他的原因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各种各样的困惑。面对孩子遇到的困惑,我们家长若能够多换位思考,相信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做错是提醒家长孩子还有需要学习的技能,相信孩子那样做都有他的原因和道理。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耐心的陪伴孩子,跟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