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老师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大家好,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读友。晚上的破冰仪式,氛围很好,预示着课程有良好的开端。今晚,我和大家分享两点:
第一,为什么做这个课程
1.培训的无效、低效,已经泛滥成灾。因此,我们亟需推出呼唤通过阅读,唤醒自我成长欲望的内生式培训。
2.真正的高手,都是通过大量阅读成长起来的。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阅读,是本源性的修炼。成长得慢,往往都是因为书读得少;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也往往是因为家长自己不够优秀。
3.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阅读成为了当下的一种常态。
4.所以,我们呼唤阅读经典,阅读名作,让经典滋养生命。叔本华说:“读好书的前提是不读坏书”,因此,我们尽量选择经典的,或者有难度的书。一群人,一起啃读,在导师的带领下读,让阅读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
选书的时候,我们遵循“五谷杂粮,深浅适宜”的原则。这些书,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现象学、心理学、文学经典、育儿经典、语文教学等。
近几天,大家为购书,消得人憔悴。其实,不必焦虑,些书暂时没有到,也不要紧。边买书,边听课,等书到了,再回听。或者有些买不到的书,等别人读完,向群友借来读。
第二,如何学好这个课程
1.全程细读,多次重读;读一本书,就像认识一个人,要多次接触,反复接触,才能深入读懂。读书,要经历“神游——神交——神合”的全过程。读一遍,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这个课程,最考验大家的耐心。十本书认真读完的,跟只读五本的,且粗粗读过,效果肯定不一样。因此,无论多忙,都不能把读书丢下。坚持到底的老师,肯定收获多多。希望不要越到后面,听课人数越少。
2.积极互动,勤于动笔。我们是学习共同体,也是成长共同体,大家要不懂就问,积极互动,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另外,一定要多多动笔,摘录金句、做思维导图、简单批注、写读后感,都是好方法。欢迎大家多多投稿,祖庆说和谷里云微信矩阵等你的大作发表。
3.主动参与,以讲助学。 每本书,分为三个阶段:1.导师领读;2.自由阅读;3.分享点评。分享点评环节,由2-3位学员+导师点评组成。这个环节很重要。积极参与的学员,才会深入思考。因此,希望大家积极争取机会。方法就是(一本书读完,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讲稿到投稿邮箱。注明,某本书分享讲稿+名字。班主任会根据投稿质量确定分享人选。只要递交,就有分数。若选中分享,有更多的积分。希望大家主动申报。
有些学员问:我不打卡行不行?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每位学员必须打卡,但是建议大家及时打卡。因为,一本书,打卡9次。也不算多。试试挑战自己,能否坚持到底。可以吗?关于打卡,我再说一遍。1-9次,方式自由。最后的九宫格,一定要发在朋友圈。结束的时候,把10张九宫格截屏打包发给课程组,就可以了。为了简化头绪。所有总积分,到最后计算。
现在,我提议,我一起来做两件事:第一,把昵称改为:姓名+省份;第二,把这个群置顶。